|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缩略词表 | 第10-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 1 转基因动物技术简介 | 第15页 |
| ·转基因动物研究史 | 第15页 |
|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概述 | 第15-17页 |
| ·IGF-I基因的结构 | 第15-16页 |
| ·IGF-I蛋白分子的结构 | 第16页 |
| ·IGF-I对毛囊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3 转基因动物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4 转基因动物的检测 | 第19-24页 |
| ·转基因动物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 | 第19-20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 第19页 |
| ·Southern blot法 | 第19-20页 |
| ·外源基因整合位点检测 | 第20-23页 |
| ·反向PCR法 | 第20-21页 |
| ·连接介导PCR | 第21-22页 |
| ·高效热不对称互交式PCR | 第22-23页 |
| ·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23-24页 |
| ·外源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23-24页 |
| ·外源基因在翻译水平的检测 | 第24页 |
| 5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 | 第24-26页 |
| ·转基因动物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 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27-71页 |
| 试验一 IGF-I转基因细毛羊阳性鉴定 | 第27-33页 |
| 摘要 | 第2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8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质粒的提取 | 第28-30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 ·IGF-I质粒的提取 | 第29-30页 |
| ·PCR反应体系和程序 | 第3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 ·基因组DNA电泳检测 | 第30-31页 |
| ·PCR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 3 讨论 | 第32页 |
| 4 结论 | 第32-33页 |
| 试验二 实时定量PCR检测IGF-I转基因细毛羊拷贝数 | 第33-40页 |
| 摘要 | 第3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 ·样品及来源 | 第33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 ·细毛羊基因组DNA提取 | 第34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4页 |
| ·PCR反应体系和程序设定 | 第34-35页 |
| ·RFP基因和GAPDH基因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35-36页 |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6-37页 |
| ·熔解曲线分析 | 第37页 |
| ·RFP基因拷贝数的计算 | 第37-38页 |
| 3 讨论 | 第38-39页 |
| 4 结论 | 第39-40页 |
| 试验三 IGF-I转基因细毛羊IGF-I基因在皮肤mRNA的相对表达 | 第40-49页 |
| 摘要 | 第4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 ·样品及来源 | 第40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40-41页 |
| ·引物的合成 | 第41页 |
| ·RNA提取 | 第41-42页 |
| ·反转录 | 第42页 |
| ·PCR扩增 | 第42-43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4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RNA完整性检测 | 第43-44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44-45页 |
| ·IGF-I和GAPDH基因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 ·标准曲线部分 | 第45页 |
| ·扩增曲线及熔解曲线分析 | 第45-46页 |
| ·IGF-I转基因细毛羊与普通细毛羊皮肤组织IGF-I基因mRNA表达差异 | 第46-47页 |
| 3 讨论 | 第47-48页 |
| 4 结论 | 第48-49页 |
| 试验四 IGF-I转基因细毛羊IGF-I基因在皮肤组织蛋白的表达 | 第49-60页 |
| 摘要 | 第49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4页 |
| ·试验动物 | 第49页 |
| ·主要仪器 | 第49-50页 |
| ·试验试剂 | 第50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0-51页 |
| ·Western blot | 第51-54页 |
| ·皮肤组织蛋白提取 | 第51页 |
| ·蛋白浓度测定 | 第51-52页 |
| ·SDS-PAGE电泳 | 第52-53页 |
| ·SDS-PAGE凝胶制备 | 第52页 |
|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52页 |
| ·转膜 | 第52页 |
| ·免疫反应 | 第52-53页 |
| ·Tricine-SDS-PAGE | 第53-54页 |
| ·Tricine-SDS-PAGE凝胶制备 | 第53页 |
| ·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 | 第53-54页 |
| ·转膜 | 第54页 |
| ·免疫反应 | 第54页 |
| ·蛋白凝胶图像分析 | 第5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 ·BCA标准曲线与蛋白浓度测定 | 第54-55页 |
| ·IGF-I转基因细毛羊皮肤组织蛋白相对表达量 | 第55-57页 |
| ·IGF-I转基因细毛羊0152目的蛋白在器官的相对表达量 | 第57-58页 |
| 3 讨论 | 第58-59页 |
| 4 结论 | 第59-60页 |
| 试验五 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分析 | 第60-71页 |
| 摘要 | 第60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0-63页 |
| ·试验材料 | 第60-61页 |
| ·主要仪器 | 第60-61页 |
| ·主要试剂 | 第61页 |
| ·试验方法 | 第61-62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61页 |
| ·基因组DNA的酶切 | 第61页 |
| ·酶切产物与GenomeWalker Adaptor连接 | 第61页 |
| ·First PCR | 第61-62页 |
| ·Second PCR反应 | 第62页 |
| ·PCR产物胶回收以及测序 | 第62-63页 |
| ·PCR引物的设计 | 第63页 |
| ·使用NCBI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找出外源基因插入位点 | 第63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63-69页 |
| ·IGF-I转基因细毛羊0152基因组DNA酶切 | 第63-64页 |
| ·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PCR扩增 | 第64-65页 |
| ·测序结果及分析 | 第65-69页 |
| 3 讨论 | 第69-70页 |
| 4 结论 | 第70-71页 |
| 第三章 总结 | 第71-72页 |
| 1 全文结论 | 第71页 |
| 2 创新点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