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话语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摘要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28页 |
第一节 命题的缘起及本研究的意图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对《日瓦戈医生》研究的学术史综述 | 第12-26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26-28页 |
第一章 《日瓦戈医生》的叙事结构 | 第28-72页 |
第一节 “节点式”空间叙事 | 第28-39页 |
一、节点叙事 | 第29-33页 |
二、空间叙事 | 第33-39页 |
第二节 文本情节的“潜结构类型” | 第39-50页 |
一、莫斯科 | 第42-45页 |
二、寻觅 | 第45-47页 |
三、回归 | 第47-49页 |
四、神的死亡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小说与诗歌体裁合成的文本结构 | 第50-69页 |
一、互为“呼应”的文本整体 | 第52-59页 |
二、互为“注释”的文本整体 | 第59-63页 |
三、诗的艺术精神 | 第63-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二章 《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视角及其功能 | 第72-101页 |
第一节 多重视角形态 | 第73-84页 |
一、全知视角 | 第73-77页 |
二、人物内视角 | 第77-81页 |
三、摄像式外视角 | 第81-84页 |
第二节 视角的转换 | 第84-90页 |
一、整体性的视角转换 | 第84-86页 |
二、局部、瞬间的视角转换 | 第86-87页 |
三、不同视角的多次转换 | 第87-90页 |
第三节 视角的交织与呼应 | 第90-99页 |
一、视角的交织 | 第90-96页 |
二、视角的呼应 | 第96-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三章 《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话语形态及其功能 | 第101-136页 |
第一节 对话性人物话语形态 | 第102-110页 |
一、“自白性”对话 | 第102-105页 |
二、“论争性”对话 | 第105-107页 |
三、“映衬性”对话 | 第107-110页 |
第二节 非对话性人物话语形态 | 第110-123页 |
一、自由间接引语 | 第110-119页 |
二、自由直接引语 | 第119-123页 |
第三节 叙述者话语的角色及其功能 | 第123-135页 |
一、“讲述者”话语的连缀功能 | 第124-127页 |
二、“审视者”话语的诠释功能 | 第127-129页 |
三、“思想者”话语的思辨功能 | 第129-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四章 《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话语伦理 | 第136-181页 |
第一节 反暴力叙事 | 第137-146页 |
一、反战争暴力 | 第138-141页 |
二、反政治暴力 | 第141-144页 |
三、反权力话语暴力 | 第144-146页 |
第二节 反乌托邦叙事 | 第146-155页 |
一、乌托邦与现实政治 | 第147-150页 |
二、乌托邦与专制暴力 | 第150-152页 |
三、乌托邦与集体理性 | 第152-155页 |
第三节 反“国家主义”的“自由个体叙事” | 第155-163页 |
一、国家主义叙事 | 第155-158页 |
二、自由个体叙事 | 第158-163页 |
第四节 宗教神性叙事 | 第163-180页 |
一、宗教节日坐标 | 第164-166页 |
二、天启、神示的生命与大自然意象 | 第166-170页 |
三、“基督”形象 | 第170-174页 |
四、“复活”意识 | 第174-180页 |
本章小结 | 第180-181页 |
结语 | 第181-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