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植被变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8-21页 |
·地貌 | 第19页 |
·气候 | 第19-20页 |
·植被、土壤 | 第20页 |
·水文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 第21-27页 |
·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遥感数据 | 第21页 |
·气象数据 | 第21-22页 |
·DEM数据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4页 |
·遥感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气象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DEM数据处理 | 第24页 |
·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24-25页 |
·相关分析 | 第25页 |
·气候数据插值 | 第25页 |
·小波分析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江河源区气候变化情况 | 第27-32页 |
·整个江河源区 1982-2013 年气候变化情况 | 第27-30页 |
·江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 | 第27-28页 |
·江河源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 第28-30页 |
·不同地区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 第30-32页 |
·江河源区各分区气温年际变化 | 第30-31页 |
·江河源区各分区降水年际变化 | 第31-32页 |
第五章 1982-2013 年江河源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 | 第32-62页 |
·研究区整体NDVI的时空变化 | 第32-36页 |
·江河源区NDVI年最大值的时间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江河源区NDVI的季节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江河源区NDVI年最大值的空间变化情况 | 第34-36页 |
·1982-2013 年江河源区各分区植被NDVI变化情况 | 第36-54页 |
·共和盆地植被NDVI的变化情况 | 第36-39页 |
·黄河源植被NDVI的变化情况 | 第39-42页 |
·长江源植被NDVI的变化情况 | 第42-45页 |
·澜沧江源植被NDVI的变化情况 | 第45-48页 |
·怒江源植被NDVI的变化情况 | 第48-51页 |
·甘南高原植被NDVI的变化情况 | 第51-54页 |
·江河源区不同分区NDVI的空间变化趋势 | 第54-62页 |
·共和盆地NDVI的空间变化趋势 | 第55-56页 |
·黄河源NDVI的空间变化趋势 | 第56-57页 |
·长江源NDVI的空间变化趋势 | 第57-58页 |
·澜沧江源NDVI的空间变化趋势 | 第58-59页 |
·怒江源NDVI的空间变化趋势 | 第59-60页 |
·甘南高原NDVI的空间变化趋势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研究区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2-68页 |
·江河源区整体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2-63页 |
·江河源区各分区植被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3-68页 |
·共和盆地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3页 |
·黄河源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3-64页 |
·长江源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4-65页 |
·澜沧江源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5页 |
·怒江源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5-66页 |
·甘南高原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6-68页 |
第七章 江河源区植被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的时空差异性分析 | 第68-97页 |
·江河源区植被变化与海拔的关系分析 | 第68-81页 |
·江河源区各地区的海拔分布情况 | 第68-70页 |
·江河源区不同海拔范围植被变化趋势 | 第70-71页 |
·江河源区各分区植被NDVI在不同海拔的变化分析 | 第71-76页 |
·各分区植被改善和退化地区与海拔的关系分析 | 第76-81页 |
·江河源区植被变化与坡度、坡向的关系分析 | 第81-92页 |
·江河源区植被变化与坡度的关系分析 | 第82-86页 |
·江河源区植被变化与坡向的关系分析 | 第86-92页 |
·江河源区植被变化与气候背景、气候过程关系分析 | 第92-95页 |
·讨论 | 第95-9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结论 | 第97-9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