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概念辨析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时代变局中的文学选择 | 第13-30页 |
第一节 家庭经验:作为写作的底色 | 第13-18页 |
第二节 《福音》与“李洱”的前史后传 | 第18-23页 |
第三节 规约或选择:文化语境与李洱风格的确立 | 第23-30页 |
第二章 知识分子与李洱的讲述方式 | 第30-48页 |
第一节 悬铃木:“悬浮”的标记 | 第30-35页 |
第二节 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失落的轨迹 | 第35-41页 |
第三节 古河道:透视乡土叙述背后的写作立场 | 第41-48页 |
第三章 知识分子写作的坚守和转向 | 第48-61页 |
第一节 历史与现实的分野:《花腔》和《从何说起呢》 | 第48-55页 |
第二节 悬置道德判断的隐形书写 | 第55-61页 |
结语 知识分子写作的限度与难度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附录 李洱文学年表简编 | 第72-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