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科研资助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绪论 | 第15-29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5-16页 |
二、学术研究回顾 | 第16-23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资料 | 第23-26页 |
四、研究思路、创新点及框架 | 第26-29页 |
第一章 日本全面侵华与中国科研资助的调适 | 第29-41页 |
第一节 战争对科学研究的破坏 | 第29-31页 |
第二节 中国科研资助的调适 | 第31-41页 |
第二章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科研资助的组织架构 | 第41-76页 |
第一节 决策机构 | 第41-53页 |
一、董事会议 | 第41-51页 |
二、教育委员会 | 第51-53页 |
第二节 执行机构 | 第53-69页 |
一、协助科学工作人员委员会 | 第53-66页 |
二、学科分组委员会 | 第66-69页 |
第三节 合作机构 | 第69-76页 |
第三章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科研资助的运行机制 | 第76-136页 |
第一节 经费来源及运用 | 第77-93页 |
一、中英庚款的“退还” | 第77-83页 |
二、息金的运用原则与标准 | 第83-89页 |
三、庚款收支与运用 | 第89-93页 |
第二节 资助学科范围 | 第93-98页 |
一、资助学科的统计分析 | 第93-94页 |
二、“人文科学”资助范围的界定与讨论 | 第94-98页 |
第三节 评审程序 | 第98-128页 |
一、评审办法的确定与运用 | 第98-103页 |
二、评审标准的确定 | 第103-114页 |
三、监督考核机制 | 第114-128页 |
第四节 人情关系对评审的影响 | 第128-136页 |
第四章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资助科研人员的统计分析 | 第136-164页 |
第一节 大学讲座教授 | 第137-147页 |
一、讲座设置的统计分析 | 第139-141页 |
二、讲座待遇的统计分析 | 第141-144页 |
三、讲座设置的影响 | 第144-147页 |
第二节 科学工作人员 | 第147-157页 |
一、申请者的资格与条件 | 第148-149页 |
二、科学工作人员的群体分析 | 第149-154页 |
三、资助科学工作人员的成效 | 第154-157页 |
第三节 科学研究助理 | 第157-164页 |
一、科学研究助理的推荐 | 第158-160页 |
二、科学研究助理的统计分析 | 第160-162页 |
三、科学研究助理设置的成效 | 第162-164页 |
第五章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科研资助与学术增长 | 第164-219页 |
第一节 科研资助与边疆研究 | 第164-195页 |
一、科学考察团与边疆研究 | 第165-181页 |
二、甘肃科学教育馆与边疆研究的学术转变 | 第181-195页 |
第二节 学术研究机构的创建 | 第195-219页 |
一、中国地理研究所 | 第195-211页 |
二、中国蚕桑研究所 | 第211-219页 |
结语 | 第219-23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31-246页 |
致谢 | 第246-2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47-24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