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耐久性衰减与再生机理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1 引言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6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概述第14-15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概述第15-18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结构第15-16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特点及应用第16-17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目前存在问题第17-18页
   ·直接甲醇燃料多孔电极制备研究进展第18-20页
     ·膜电极制备技术对电催化和传质过程影响第18-19页
     ·多孔电极微观控制工艺对传质过程的影响第19-20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耐久性衰减和再生研究进展第20-24页
     ·可再生和不可再生性能衰减因素研究第20-22页
     ·电池设计和运行工况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第22-24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耐久性再生手段研究第24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4-26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研究目标第25-26页
3 实验方案第26-45页
   ·燃料电池长时间耐久性研究方法第26-31页
     ·耐久性测试所需试剂及设备第26-27页
     ·膜电极的制备及单池组装第27-28页
       ·质子交换膜预处理第27-28页
       ·催化层及膜电极的制备第28页
       ·DMFC单池的组装及活化第28页
     ·长时间耐久性测试方法第28-30页
     ·长时间耐久性再生方法第30-31页
   ·多孔电极结构优化工艺第31-38页
     ·多孔电极传质制约因素分析第31-35页
     ·皂土水膜阻醇层的制备第35-36页
     ·三维立体多孔电极的制备第36-37页
     ·亲水性阳极扩散层的制备第37-38页
   ·燃料电池长时间耐久性表征手段第38-45页
     ·SEM、FTIR和接触角等物化表征第38-39页
     ·溶液体系下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分析第39-40页
     ·电池体系下稳态极化和活性面积分析第40-41页
     ·交流阻抗图谱分析和等效电路模拟第41-45页
4 结果与讨论第45-104页
   ·耐久性测试性能衰减过程及工作模式优化结果研究第45-70页
     ·自发扩散耐久性测试数据分析第46-55页
       ·稳态极化曲线分析第46-53页
       ·耐久性测试形貌表征第53-55页
     ·强制扩散耐久性测试数据分析第55-64页
       ·温度变化、氧气甲醇供给及停机策略影响耐久性机制第55-59页
       ·耐久性内阻波动分析及等效电路模拟考察第59-64页
     ·铂基催化剂缺氧保护和甲醇渗透流速抑制对耐久性提升第64-66页
     ·温度波动控制和阴极传质通道气体疏通对耐久性提升第66-70页
   ·多孔电极传质优化耐久性改善结果研究第70-82页
     ·水膜阻醇结构对甲醇渗透过程抑制作用第71-72页
     ·立体膜电极结构对电催化“死区”的改善第72-76页
     ·亲水性阳极结构对阳极物料传质过程的提升第76-82页
       ·亲水性处理对多孔电极微观孔隙形貌改善第76-77页
       ·亲水性处理对多孔电极表面基团改性第77-79页
       ·亲水性阳极结构对阳极传质优化作用考察第79-82页
   ·阳极电催化优化耐久性改善结果研究第82-94页
     ·阳极孔隙气泡累积脱困改善机制研究第82-85页
     ·阳极电催化CO_(ads)中毒改善机制研究第85-94页
       ·双氧水阳极电催化CO_(ads)吸附抑制机理第85-89页
       ·双氧水对电池CO_(ads)吸附抑制作用考察第89-94页
   ·耐久性制约因素及性能再生手段作用机理讨论第94-104页
     ·电池耐久性制约因素讨论第94-100页
       ·孔隙结构产物累积堵塞对物料传质的阻碍作用第94-95页
       ·催化剂团聚流失和暂时性失活对电催化的影响第95-97页
       ·膜电极结构破坏造成的电池内阻升高和甲醇渗透加剧第97-100页
     ·电池耐久性再生手段讨论第100-104页
       ·铂基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再生机理第100-101页
       ·膜结构质子流失通酸补充再生机理第101-102页
       ·阴极传质通道堵塞气流疏通再生机理第102-104页
5 结论第104-106页
6 创新点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3页
附录A 首次耐久性测试单次运行时间数据表(图4-15)第113-125页
附录B 最新耐久性测试单次运行时间数据表(图4-29)第125-128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28-13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钛酸锂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掺杂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