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概念及选题界定 | 第11-16页 |
·公民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 第11-12页 |
·网络社会及其特征 | 第12-14页 |
·初中生及其特点 | 第14页 |
·网络社会背景下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14-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4页 |
·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措施 | 第24-25页 |
2 网络社会背景下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 | 第25-30页 |
·网络社会背景下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 第25-26页 |
·网络社会背景下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6-30页 |
·学校道德教育理念重知轻行、重文轻德 | 第26页 |
·教育内容尚待完善 | 第26页 |
·教育载体单一 | 第26页 |
·教育途径和方法未能与时俱进 | 第26-27页 |
·社会教育发展滞后 | 第27页 |
·初中生部分公民道德存在“知行”不统一的情况 | 第27-30页 |
3 网络社会背景下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0-36页 |
·网络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结构转型 | 第30-31页 |
·多元价值的冲突削弱公民道德教育效果 | 第30页 |
·网络道德规范构建的滞后 | 第30-31页 |
·政府相关职责存在缺位现象 | 第31-32页 |
·对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支持力度弱 | 第31页 |
·政府网络监管体系不健全 | 第31页 |
·不良官风的负面影响 | 第31-32页 |
·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系统不健全 | 第32-34页 |
·学校对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 | 第32页 |
·部分德育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道德教育评价标准不完善 | 第33-34页 |
·家庭及社会教育的缺位 | 第34-35页 |
·家庭教育的缺位 | 第34页 |
·社会教育的缺位 | 第34-35页 |
·初中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4 优化网络社会背景下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36-48页 |
·政府:加强监督、完善职责 | 第36-38页 |
·加大对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支持 | 第36-37页 |
·完善网络监管系统 | 第37-38页 |
·社会教育:使社会本身成为一种教养 | 第38-40页 |
·发挥政府正面导向和示范作用 | 第38-39页 |
·重视网络背后的社会教育主体 | 第39页 |
·加强社会教育的基础建设 | 第39-40页 |
·学校: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 | 第40-44页 |
·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形成与时俱进的公民道德教育理念和方法 | 第41-42页 |
·完善初中生公民道德教育内容 | 第42-43页 |
·提升中学德育教师队伍素养 | 第43-44页 |
·注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 第44页 |
·家庭: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 第44-45页 |
·消除偏见,正确看待网络 | 第44页 |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 第44-45页 |
·增加亲子间的互动 | 第45页 |
·初中生:自我教育的养成 | 第45-48页 |
·注重培养自身网络素养 | 第45-46页 |
·积极参加公共服务活动 | 第46-48页 |
5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