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晚奥陶世赫南特冰期及其气候与环境效应 | 第14-16页 |
| ·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 | 第16-17页 |
| ·上奥陶统赫南特阶全球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HICE) | 第17页 |
| §1.3 研究方法及原理 | 第17-21页 |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 第22-30页 |
| §2.1 奥陶-志留纪之交中上扬子区区域构造及古地理演化 | 第22-24页 |
| §2.2 研究剖面及地层描述 | 第24-30页 |
| 第三章 研究剖面无机碳同位素特征 | 第30-43页 |
| §3.1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30-33页 |
| §3.2 测试结果 | 第33-43页 |
| ·数据有效性分析 | 第35-38页 |
| ·各研究剖面同位素变化特征 | 第38-43页 |
| 第四章 中上扬子区奥陶-志留之交无机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及其成因探讨 | 第43-50页 |
| §4.1 与HICE事件的对比 | 第43-45页 |
| §4.2 赫南特阶中上部碳负异常成因探讨 | 第45-46页 |
| §4.3 奥陶-志留纪之交扬子海水体化学环境变迁 | 第46-48页 |
| §4.4 δ~(13)C_(carb)曲线与δ~(13)C_(org)曲线的解耦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0-52页 |
| §5.1 结论和创新 | 第50-51页 |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