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1.1 引言 | 第19页 |
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9-22页 |
1.2.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工作机理 | 第19-20页 |
1.2.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20-21页 |
1.2.3 电流型酶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1.3 改性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1.3.1 室温离子液体(RTIL)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3.2 碳纳米管(CNTs)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 尿酸与尿酸检测 | 第24-26页 |
1.4.1 尿酸与尿酸氧化酶 | 第24页 |
1.4.2 尿酸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1.4.3 尿酸氧化酶的固定方法 | 第25-26页 |
1.5 电化学尿酸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26-30页 |
1.5.1 电化学尿酸生物传感器的反应机理 | 第26页 |
1.5.2 电化学尿酸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26-30页 |
1.5.2.1 基于滴涂电极的尿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7页 |
1.5.2.2 基于丝网印刷电极的尿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7-28页 |
1.5.2.3 基于酶膜电极的尿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8-30页 |
1.6 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1.6.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30页 |
1.6.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2.1 化学试剂 | 第33-34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4-37页 |
2.3.1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 第34页 |
2.3.2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的表征 | 第34-35页 |
2.3.3 三电极体系的构建及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35页 |
2.3.4 实际样品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硝酸纤维素膜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制备方法 | 第37-39页 |
3.2.1 硝酸纤维素膜的预处理 | 第37页 |
3.2.2 尿酸氧化酶酶膜制备流程图 | 第37-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3.3.1 尿酸氧化酶酶膜最佳制备条件的确定 | 第39-40页 |
3.3.1.1 尿酸氧化酶滴涂量的优化 | 第39页 |
3.3.1.2 戊二醛滴涂量的优化 | 第39-40页 |
3.3.2 尿酸氧化酶酶膜的SEM表征 | 第40-41页 |
3.3.3 尿酸氧化酶酶膜最佳测试条件的优化 | 第41-43页 |
3.3.3.1 磷酸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2 测试电压的优化 | 第42-43页 |
3.3.4 尿酸氧化酶酶膜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3-47页 |
3.3.4.1 尿酸氧化酶酶膜的i-t测试 | 第43-44页 |
3.3.4.2 尿酸氧化酶酶膜的表观米氏常数 | 第44-45页 |
3.3.4.3 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干扰性测试 | 第45-46页 |
3.3.4.4 尿酸氧化酶酶膜的稳定性测试 | 第46-47页 |
3.5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离子液体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制备 | 第49-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4页 |
4.3.1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制备条件优化 | 第51-54页 |
4.3.1.1 [BMIM]BF_4滴涂量对[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1.2 尿酸酶滴涂量对[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1.3 戊二醛滴涂量对[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2 [BMIM]BF_4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的表征 | 第54-56页 |
4.3.2.1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SEM表征 | 第54-55页 |
4.3.2.2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混合液的UV表征 | 第55-56页 |
4.3.3 [BMIM]BF_4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测试条件的优化 | 第56-58页 |
4.3.3.1 测试pH值对[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3.2 [BMIM]BF_4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测试电压的优化 | 第57-58页 |
4.3.4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膜的性能测试 | 第58-64页 |
4.3.4.1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膜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58-59页 |
4.3.4.2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i-t测试 | 第59-60页 |
4.3.4.3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表观米氏常数 | 第60-61页 |
4.3.4.4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中[BMIM]BF_4的作用机理 | 第61-62页 |
4.3.4.5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稳定性测试 | 第62-63页 |
4.3.4.6 [BMIM]BF_4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对实际样品分析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多壁碳纳米管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5-75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MWCNTs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制备 | 第65-6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3页 |
5.3.1 MWCNTs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67-69页 |
5.3.1.1 MWCNTs滴涂量对MWCNTs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影响 | 第67页 |
5.3.1.2 尿酸酶滴涂量对MWCNTs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1.3 戊二醛滴涂量对MWCNTs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2 MWCNTs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测试条件的优化 | 第69-70页 |
5.3.2.1 磷酸缓冲溶液pH值对MWCNTs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3 MWCNTs改性尿酸氧化酶酶膜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0-73页 |
5.3.3.1 MWCNTs改性的尿酸氧化酶膜的i-t测试 | 第70-71页 |
5.3.3.2 MWCNTs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干扰性测试 | 第71-72页 |
5.3.3.3 MWCNTs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的稳定性测试 | 第72-73页 |
5.4 MWCNTs改性的尿酸氧化酶酶膜对实际样品的分析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创新点 | 第76页 |
6.3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研究成果 | 第89-91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