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社区矫正现状分析--以沈阳X社区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一、研究背景、意义、目的 | 第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7页 |
(三)选题目的 | 第7页 |
二、社区矫正的概述 | 第7-12页 |
(一)社区矫正的基本特征 | 第7-9页 |
(二)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 第9-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与社区矫正有关的法律问题 | 第12页 |
(二)关于社区矫正在我国执行方式的问题 | 第12-13页 |
(三)关于队伍矫正的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辽宁省开展城市社区矫正的意义 | 第14-17页 |
一、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服刑人员更适合社区矫正 | 第14页 |
二、服刑人员心理期待社区矫正 | 第14-15页 |
三、刑罚要求人性化和轻缓化 | 第15页 |
四、现行行刑成本降低的要求 | 第15页 |
五、现行监禁刑封闭执行负面影响得到消除的要求 | 第15-16页 |
六、监狱刑法执行工作的变化对社区矫正的新需求 | 第16-17页 |
第三章 辽宁省城市社区矫正的现状分析 | 第17-29页 |
一、社区矫正开展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一)刑罚人道性理论 | 第17页 |
(二)复归理论 | 第17页 |
(三)监禁刑负面作用论 | 第17页 |
(四)行刑经济性理论 | 第17-18页 |
二、社区功能的日益成熟成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支撑 | 第18-21页 |
(一)社区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 第18-19页 |
(二)社区矫正功能日趋成熟 | 第19页 |
(三)社区矫正工作机构队伍建设相对完备 | 第19页 |
(四)社区矫正资金保障到位 | 第19-20页 |
(五)社区矫正管理基地的建设初见成效 | 第20页 |
(六)社区矫正工作发挥显著效能 | 第20-21页 |
三、辽宁省现行的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 第21-23页 |
四、沈阳市 X 社区的社区矫正工作现状 | 第23-26页 |
(一)与社区矫正人员访谈 | 第23-24页 |
(二)社区中的实际矫正案例 | 第24-26页 |
(三)X社区现行社区矫正措施 | 第26页 |
五、辽宁省社区矫正实践工作的问题 | 第26-29页 |
(一)管理体制不适合 | 第26-27页 |
(二)人财物等缺乏保障 | 第27页 |
(三)具体管理办法还须不断完善 | 第27-29页 |
第四章 辽宁省社区矫正本土化的建议及对策 | 第29-34页 |
一、加强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建设 | 第29-30页 |
(一)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 | 第29页 |
(二)制定统一的刑事执行法 | 第29-30页 |
二、整合行刑资源,完善社区刑罚的执行体制 | 第30-31页 |
(一)整合行刑资源,统一行刑权限 | 第30页 |
(二)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 | 第30-31页 |
三、建立刑事裁判与刑事执行的互动机制 | 第31-32页 |
(一)树立“有选择监禁”的量刑理念 | 第31页 |
(二)通过刑罚选科减少监禁刑的宣告 | 第31-32页 |
(三)完善审前调查评估制度 | 第32页 |
四、构建多种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格局 | 第32-34页 |
(一)大力推进现代社区建设 | 第32页 |
(二)培肓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 第32-33页 |
(三)构建多种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格局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个人简历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