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2-13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我国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概述 | 第14-20页 |
·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环境成本”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 第15页 |
·“生态补偿”的概念 | 第15-16页 |
·我国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 | 第16-19页 |
·我国相关法律体系 | 第17-18页 |
·《环境保护法》《煤炭法》与地方规定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法律存在的问题——以山西晋城地区为例 | 第20-25页 |
·法律制度理念与现实存在矛盾 | 第20-21页 |
·中央法律与地方规定协调不当 | 第21-23页 |
·法律责任主体认定面临障碍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4章 国外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 第25-31页 |
·美国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 第25-27页 |
·欧盟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 第27-29页 |
·国外煤炭资源地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借鉴经验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5章 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 | 第31-43页 |
·构建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规划法律制度 | 第31-35页 |
·建立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主体法律制度 | 第35-39页 |
·健全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制度 | 第39-41页 |
·完善煤炭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责任法律制度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1、结论 | 第43-44页 |
2、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