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社区银行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社区银行概念的概述 | 第12-13页 |
一、国外社区银行概念的综述 | 第12-13页 |
二、国内社区银行概念的综述 | 第13页 |
第二节 社区银行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一、资产规模小 | 第13-14页 |
二、资金来源和运用区域化 | 第14页 |
三、关系驱动型业务模式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社区银行的优势 | 第15页 |
一、成本优势 | 第15页 |
二、体制和定位优势 | 第15页 |
三、人缘地缘优势 | 第15页 |
第四节 社区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商业银行与规模经济理论 | 第15-16页 |
二、社区银行与信息经济学 | 第16-17页 |
三、社区银行与道德风险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美国社区银行的由来 | 第18页 |
第二节 美国的社区银行现状 | 第18-21页 |
一、美国社区银行的地理位置分布 | 第18-19页 |
二、美国社区银行数量和分支机构 | 第19页 |
三、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情况 | 第19-20页 |
四、美国社区银行产权模式 | 第20-21页 |
第三节《社区再投资法》对美国社区银行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四节美国社区银行的挑战、未来以及启示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及现状和问题 | 第24-30页 |
第一节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一、有利于完善我国银行体系的结构 | 第24-25页 |
二、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 第25页 |
三、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选择空间 | 第25-26页 |
四、有利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和问题 | 第27-30页 |
一、两种“准社区银行”形式 | 第27页 |
二、对社区银行的定位较低 | 第27-28页 |
三、监管缺位 | 第28页 |
四、当前我国社区银行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五章 我国社区银行的产权和发展路径选择 | 第30-36页 |
第一节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产权选择 | 第30-33页 |
一、当前我国银行体系的主要产权结构及存在问题 | 第30-32页 |
二、发展以私有产权的为主的社区银行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我国建立社区银行的路径选择 | 第33-36页 |
一、将现有小型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 | 第33-34页 |
二、引导民营资本组建社区银行 | 第34页 |
三、引导民间金融机构组建社区银行 | 第34-36页 |
第六章 发展我国社区银行建议 | 第36-40页 |
第一节 为社区银行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 第36-37页 |
一、加快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 第36页 |
二、财政政策扶持和差异化的货币政策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尽快建立社区银行的监管体系 | 第37-38页 |
一、完善社区银行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37页 |
二、建立风险监管和合规性监管并重的监管体系 | 第37页 |
三、强化市场约束 | 第37-38页 |
四、完善社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 第38页 |
第三节 加强社区银行自身建设 | 第38-40页 |
一、建立社区银行行业自律组织 | 第38页 |
二、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8-39页 |
三、坚持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