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1.论文的选题及意义 | 第8-9页 |
| 2.本论文的理论依据 | 第9页 |
| 3.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4.本论题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十四儿诗歌中的意象之“象” | 第12-22页 |
| ·生活意象群 | 第12-15页 |
| ·自然意象群 | 第15-17页 |
| ·抽象意象群 | 第17-22页 |
| 第二章 十四儿诗歌中的意象之“意” | 第22-29页 |
| ·身份追寻意识 | 第22-24页 |
| ·别样乡愁中的自我身份追寻 | 第22-23页 |
| ·别国他土上的民族身份追寻 | 第23-24页 |
| ·生存困境体认 | 第24-26页 |
| ·悲观情怀基调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十四儿诗歌中的意象之“源” | 第29-37页 |
| ·远走他乡的民族身份境遇 | 第29-30页 |
| ·血骨里的中国烙印 | 第30-32页 |
| ·故土情深的直接呼唤 | 第31页 |
| ·暗隐的儒者文化人格 | 第31-32页 |
|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 第32-35页 |
|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