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基于回应性服务视角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嵩明县政府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绪论第10-20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三、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一)国内外服务型政府理论研究第11-13页
  (二)国内外服务型政府实践第13-14页
  (三)国内外服务型政府的探索方向第14-16页
 四、研究思路第16-18页
 五、研究方法第18页
 六、研究内容及创新第18-20页
第一章 回应性服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相关性研究第20-42页
 第一节 政府回应性服务的内涵及特征第20-30页
  一、政府回应性服务的内涵第20-21页
  二、政府回应性服务的类别第21-22页
  三、政府回应性服务的基本内容第22-27页
  四、关于政府回应性服务的特点第27-28页
  五、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第28-30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第30-32页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第30-31页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第31-32页
  三、治理与善治理论第32页
 第三节 回应性服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第32-38页
  一、服务型政府背景中的政府回应性服务界定第33-34页
  二、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政府回应面临的挑战第34-36页
  三、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增强政府回应的路径选择第36-38页
 第四节 政府回应机制结构组成第38-42页
  一、政府回应机制构成因素第38-39页
  二、回应机制的模式类型第39-42页
第二章 回应性服务视角下嵩明县建设服务型政府现状分析第42-54页
 第一节 嵩明县建设服务型政府现状第42-43页
 第二节 回应性服务视角下嵩明县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3-48页
  一、公务人员的服务、责任意识有待于提高第43-44页
  二、回应动力缺乏第44页
  三、回应能力较差第44-45页
  四、回应渠道不畅第45-46页
  五、回应过程不透明第46页
  六、回应结果不公平第46-47页
  七、没有科学的回应绩效评估体系第47页
  八、回应制度化程度低第47-48页
  九、公民的参与程度不高第48页
 第三节 嵩明县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8-54页
  一、文化因素第48-50页
  二、体制因素第50-52页
  三、外部因素第52-54页
第三章 回应性服务视角下嵩明县服务型政府模式重构第54-69页
 第一节 回应机制价值的重构第54-57页
  一、公民本位取向第54页
  二、公共利益至上取向第54-55页
  三、责任行政取向第55页
  四、服务社会取向第55-56页
  五、依法治理取向第56页
  六、合作共治取向第56页
  七、着眼未来取向第56-57页
 第二节 回应机制原则的重构第57-58页
  一、主动性第57页
  二、互动性第57页
  三、及时性第57-58页
  四、有效性第58页
  五、务实性第58页
  六、公开透明性第58页
 第三节 回应流程的重构第58-69页
  一、加强政府和公众的互动,提升政府回应机制的预测能力第59-60页
  二、加强电子政务回应平台建设,强化政府回应体制的反应能力第60页
  三、再造政府业务流程,加强政府回应体制的反馈和回复能力第60页
  四、注重回应绩效评估,提高政府回应机制的自我改进能力第60-61页
  五、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第61页
  六、服务型政府模式第61-64页
  七、现实构建:从要素到路径第64-69页
第四章 回应性服务视角下服务型政府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第69-75页
 第一节 树立服务理念是重要前提第69页
 第二节 重塑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是运转的组织保障第69-71页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69-70页
  二、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来重组服务型政府第70页
  三、政府的回应能力需要政府资源的合理整合第70页
  四、电子政府建设是政府创新回应平台的亮点第70-71页
  五、政府信息公开是对民众负责第71页
 第三节 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人员保障第71页
 第四节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基本路径第71-72页
  一、培养公民权利意识第71-72页
  二、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第72页
  三、打造公民参与的渠道第72页
 第五节 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是社会基础第72-75页
  一、保持第三部门的独立性第73页
  二、培养公民社会的契约精神第73-74页
  三、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第74-75页
结束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政务微博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
下一篇:昆明市西山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