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选题背景、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及述评 | 第11-18页 |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及述评 | 第11-14页 |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及述评 | 第14-17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 ·调查研究法 | 第18页 |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 ·不足 | 第18-20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目标 | 第20-24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 ·社会的涵义 | 第20页 |
| ·社会管理的涵义 | 第20-21页 |
| ·社会管理创新的涵义 | 第21-22页 |
|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目标 | 第22-24页 |
|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 | 第22页 |
|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 | 第22-24页 |
| 第3章 拉萨社会管理的历史、现状、成效 | 第24-32页 |
| ·拉萨市基本情况概述 | 第24-25页 |
| ·拉萨社会管理的历史回顾 | 第25-26页 |
| ·和平解放后--3.14事件前的拉萨社会管理情况概述(1951-2008) | 第25页 |
| ·事件后--至今的拉萨社会管理情况概述(2008-至今) 16 | 第25-26页 |
| ·拉萨社会管理现状概述 | 第26页 |
| ·拉萨社会管理的主要特征 | 第26页 |
| ·拉萨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26-31页 |
| ·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 | 第26-28页 |
| ·便民警务站社会管理模式 | 第28页 |
| ·双联户社会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 ·新时期的寺庙管理模式 | 第29-31页 |
| ·当前拉萨社会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31-32页 |
| 第4章 拉萨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2-37页 |
| ·社会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 第32页 |
| ·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善 | 第32-33页 |
| ·社会管理创新质量缺乏有效考核 | 第33页 |
| ·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低 | 第33-34页 |
| ·社会管理人才缺乏 | 第34-35页 |
| ·公众参与管理程度不够 | 第35-36页 |
| ·宗教因素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第5章 促进拉萨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议 | 第37-44页 |
| ·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 第37页 |
|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 第37-38页 |
| ·制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绩效考核指标 | 第38-40页 |
| ·考核指标制定的基本原则 | 第38页 |
| ·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8-4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 第40页 |
| ·以电子政务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 第40-41页 |
| ·积极培养和引进社会管理人才 | 第41-42页 |
| ·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 | 第42页 |
| ·依托藏族传统文化,发挥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 | 第42-43页 |
| ·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