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研究--以山南地区S县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当今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 ·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 第8-9页 |
|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1页 |
| ·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基本程序 | 第12-13页 |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职业倦怠的界定与测量办法回顾 | 第13页 |
| ·研究的深入 | 第13-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对基础理论概念及对策的研究方面 | 第15-16页 |
| ·对专业人员的研究方面 | 第16页 |
| ·对公务员倦怠的实证研究方面 | 第16-17页 |
| ·相关因素研究方面 | 第17-18页 |
| 第3章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原因综述分析及个案访谈 | 第18-26页 |
| ·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 | 第18-19页 |
| ·现行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与职业倦怠的产生 | 第19-22页 |
| ·公务员竞争激励机制的不足 | 第19-21页 |
| ·公务员新陈代谢机制的不足 | 第21-22页 |
| ·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的不足 | 第22页 |
| ·公务员组织机构特点与职业倦怠的产生 | 第22-23页 |
| ·公务员心理疏导机制的不足与职业倦怠的产生 | 第23-24页 |
| ·个案访谈 | 第24-26页 |
| 第4章S县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的数据分析 | 第26-37页 |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6页 |
| ·信息采集设计 | 第26-27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7-31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31-36页 |
| ·S县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与性别的关系 | 第31页 |
| ·S县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年龄的关系 | 第31-33页 |
| ·S县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学历的关系 | 第33-34页 |
| ·S县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工作年限的关系 | 第34-35页 |
| ·S县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工作性质的关系 | 第35页 |
| ·S县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与职务的关系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5章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干预的实践方法探索 | 第37-45页 |
| ·个体层面的干预 | 第37-38页 |
| ·组织层面的干预 | 第38-45页 |
| ·健全人才流动机制 | 第39-41页 |
| ·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 第41页 |
| ·健全完善激励体系 | 第41-43页 |
| ·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 第43-44页 |
| ·开展心理保健工作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A | 第47-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