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现状 | 第8页 |
|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 第8-9页 |
| ·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 | 第9页 |
| ·厌氧发酵残余物的现状及处置方式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沼渣特性 | 第10-15页 |
| ·沼渣资源化途径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添加煤矸石对沼渣堆肥过程中N_2O、CH_4和NH_3排放特征研究 | 第20-31页 |
| ·前言 | 第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原料 | 第20-21页 |
| ·两因素全面试验 | 第21页 |
| ·试验装置设计 | 第21-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气体样品采集和分析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 ·CH_4的排放通量和累积量变化 | 第26-27页 |
| ·N_2O的排放通量和累积量变化 | 第27-28页 |
| ·NH_3的排放通量和累积量变化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添加煤矸石对沼渣堆肥过程中氮磷元素保存的研究 | 第31-44页 |
| ·前言 | 第3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 ·原料与试验设计 | 第31页 |
| ·试验装置 | 第31页 |
| ·固体样品采集和分析 | 第31-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3页 |
| ·试验组堆体温度变化 | 第32-35页 |
| ·含水率、有机质、pH值和电导率变化 | 第35-37页 |
| ·堆料中氮素的形态变化 | 第37-40页 |
| ·堆料中碳元素的变化 | 第40-41页 |
| ·堆料中磷元素的变化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添加煤矸石对沼渣堆肥品腐熟度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44-58页 |
| ·前言 | 第44页 |
| ·添加煤矸石的沼渣堆肥品对发芽指数的影响研究 | 第44-47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44-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 ·三维荧光光谱表征添加煤矸石的沼渣堆肥品腐熟度 | 第47-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 ·红外光谱法表征添加煤矸石的沼渣堆肥品腐熟度 | 第53-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沼渣堆肥品对黑麦草理化指标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58-66页 |
| ·前言 | 第58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58-60页 |
| ·供试材料 | 第58-59页 |
| ·分析指标及方法 | 第59-60页 |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 ·不同堆肥品对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 ·不同堆肥品对黑麦草叶绿素的影响 | 第62-63页 |
| ·不同堆肥品对黑麦草氮素的影响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建议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