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7-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基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贸易开放的宏观背景 | 第17-18页 |
·基于提高发展中国家行业竞争力的产业背景 | 第18-19页 |
·基于改善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微观背景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学术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21页 |
·理论基础与实证模型相结合 | 第21页 |
·模拟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24-46页 |
·生产率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24-36页 |
·索罗剩余的产生与发展 | 第24-27页 |
·内生增长理论对生产率的解释 | 第27-29页 |
·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选择 | 第29-32页 |
·宏观层面生产率研究的新进展 | 第32-33页 |
·微观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 第33-36页 |
·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 | 第36-46页 |
·出口与生产率 | 第36-39页 |
·进口与生产率 | 第39-42页 |
·贸易自由化与生产率 | 第42-45页 |
·文献简评 | 第45-46页 |
第3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开放:发展历程与现实问题30 | 第46-72页 |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历程与现状 | 第46-51页 |
·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的特征与现实问题 | 第51-70页 |
·贸易开放概述 | 第51-60页 |
·贸易结构 | 第60-66页 |
·贸易成本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国家层面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 | 第72-100页 |
·引言 | 第72-74页 |
·理论模型 | 第74-78页 |
·数据描述与模型校准 | 第78-82页 |
·贸易成本 | 第78-80页 |
·模型校准与数据来源 | 第80-82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82-98页 |
·贸易获益 | 第82-90页 |
·生产率分解 | 第90-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第5章 行业层面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 | 第100-123页 |
·引言 | 第100-102页 |
·理论模型 | 第102-106页 |
·实证模型 | 第106-109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描述 | 第109-114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14-118页 |
·短期效应 | 第114-115页 |
·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 | 第115-118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118-121页 |
·结论 | 第121-123页 |
第6章 企业层面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 | 第123-149页 |
·引言 | 第123-125页 |
·研究方法 | 第125-129页 |
·企业生产率的估计 | 第125-127页 |
·贸易开放的衡量 | 第127页 |
·估计式 | 第127-129页 |
·数据描述 | 第129-133页 |
·回归分析 | 第133-146页 |
·结论 | 第146-14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9-157页 |
·主要结论 | 第149-152页 |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 第152-153页 |
·政策启示 | 第153-155页 |
·降低非关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 第153页 |
·完善物流体系,降低综合运输成本 | 第153-154页 |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对外贸易竞争优势 | 第154页 |
·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生产率 | 第154-155页 |
·研究展望 | 第155-157页 |
·贸易开放与多维度企业表现 | 第155页 |
·服务贸易开放与行业和企业生产率 | 第155页 |
·出口目的地与进口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 第155页 |
·企业内贸易与企业生产率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72页 |
附录 A 样本国家名称中英文对照 | 第172-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