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23页 |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 第11-16页 |
一、研究动机 | 第11-16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章节安排 | 第20-2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第一章 反跨国商业贿赂法的概述及其法律效果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定义与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23-25页 |
一、跨国商业贿赂的定义 | 第23页 |
二、选择英美两国为研究客体的意义 | 第23-24页 |
三、分析样板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概述 | 第25-28页 |
第三节 英国《反贿赂法》概述 | 第28-31页 |
第二章 美国证监会的《反海外腐败法》执法情况与趋势 | 第31-51页 |
第一节 非自然人部分 | 第31-41页 |
一、唯一因获得NPA的案件—Ralph Lauren公司 | 第33-34页 |
二、唯一获得DPA的案件——Tenaris公司 | 第34-35页 |
三、行政裁量执法模式—禁止令 | 第35-37页 |
四、使用频率最高的执法模式—起诉、和解或判决 | 第37-38页 |
五、执法趋势分析 | 第38-40页 |
六、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自然人部分 | 第41-51页 |
一、史上最大的跨国商业贿赂案件—Siemens | 第43-45页 |
二、中国分公司高管被追诉的案件 | 第45-47页 |
三、被以索克斯法案起诉的代表性案例 | 第47-48页 |
四、小结 | 第48-51页 |
第三章 美国司法部的《反海外腐败法》执法情况与趋势 | 第51-75页 |
第一节 非自然人部分 | 第51-67页 |
一、不起诉协议—涉案公司所能得到的最佳结果 | 第54-60页 |
二、延迟起诉协议—使用频率最高的结案方式(2010年后约为50%) | 第60-64页 |
三、认罪协议—被起诉公司的唯一选择(100%) | 第64-66页 |
四、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二节 自然人部分 | 第67-75页 |
一、首件使用钓鱼侦查的案件—Amaro Goncalves,et al | 第68-70页 |
二、补充起诉次数最多的案件—Joel Esquenazi,et al | 第70-72页 |
三、小结 | 第72-75页 |
第四章 英国严重欺诈办公室的《反贿赂法》执法情况与趋势 | 第75-89页 |
第一节 非自然人部分 | 第76-83页 |
一、英美两国首次联合执法的代表性案例—BAE Systems Plc | 第77-79页 |
二、民事资产追缴令的代表性案例—Oxford Publishing Ltd | 第79-82页 |
三、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二节 自然人部分 | 第83-89页 |
一、禁运制裁下的腐败—Richard Charles Edward Forsyth et al.案 | 第85-86页 |
二、《反贿赂法》最长的有期徒刑判决—Andrew Charles Rybak el al.案 | 第86-87页 |
三、小结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9-95页 |
一、研究发现 | 第89-91页 |
二、经济发展与跨国商业贿赂犯罪的关系 | 第91-93页 |
三、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 第93-95页 |
附表 | 第95-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