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式共振破碎机整车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论文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9-11页 |
·共振式水泥混凝土碎石化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11-15页 |
·共振式水泥混凝土道路破碎技术 | 第11-13页 |
·共振碎石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共振碎石化技术国内外应用状况 | 第14页 |
·铰接式车架介绍 | 第14-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铰接式共振破碎机原理简述及结构设计 | 第19-29页 |
·共振碎石化原理浅析 | 第19-20页 |
·铰接式共振破碎机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 第20-21页 |
·共振系统的组成及结构设计 | 第21-24页 |
·共振系统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共振系统结构设计 | 第22-24页 |
·铰接式车架设计 | 第24-28页 |
·前车架设计 | 第24-25页 |
·左前轮减震器设计 | 第25-26页 |
·后车架设计 | 第26-27页 |
·后车桥设计 | 第27页 |
·驾驶室设计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共振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29-36页 |
·共振系统力学模型建立及受力分析 | 第29-30页 |
·共振梁动力学方程 | 第30-31页 |
·共振梁模态分析及柔性体建立 | 第31-35页 |
·共振梁的模态分析 | 第31-33页 |
·共振梁定位点的确定 | 第33页 |
·共振梁模态中性文件的建立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铰接式车架振动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第36-54页 |
·前后车架振动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 第36-40页 |
·前车架的振动特性分析 | 第36-38页 |
·后车架的振动特性分析 | 第38-40页 |
·车架模态分析 | 第40-44页 |
·前后车架模型的简化 | 第40-41页 |
·前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41-43页 |
·后车架模态分析 | 第43-44页 |
·车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4-49页 |
·前后车架柔性体建模 | 第44-46页 |
·轮胎弹性阻尼支承 | 第46页 |
·共振系统弹性阻尼支承 | 第46-47页 |
·左前轮弹性阻尼支承 | 第47-48页 |
·建立输入输出通道 | 第48-49页 |
·车架动力学响应 | 第49-53页 |
·前车架垂直位移频率响应 | 第50-51页 |
·前车架垂直加速度频率响应 | 第51页 |
·前车架侧倾加速度频率响应 | 第51-52页 |
·后车架垂直位移频率响应 | 第52-53页 |
·后车架垂直加速度频率响应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共振破碎机整车动力学仿真 | 第54-79页 |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7页 |
·前后车架的动力学建模 | 第54页 |
·共振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 | 第54-56页 |
·配重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 第56-57页 |
·整车行驶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 第57-59页 |
·左前轮减震器建模 | 第57页 |
·轮胎的选择 | 第57-58页 |
·路面的创建 | 第58-59页 |
·水泥混凝土弹性阻尼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共振系统的振动响应 | 第61-66页 |
·锤头端竖直方向的振动响应 | 第61-64页 |
·支承轴的振动响应 | 第64-66页 |
·车架的振动响应 | 第66-76页 |
·前车架竖直方向的位移响应 | 第66-68页 |
·驾驶室底板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响应 | 第68-71页 |
·前车架侧倾角加速度响应 | 第71-73页 |
·后车架的振动响应 | 第73-76页 |
·左前轮安装部件垂直位移响应 | 第76-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3页 |
·工作总结 | 第79-81页 |
·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