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2页 |
§1.1 研究背景、目标与意义 | 第16-18页 |
·时空数据库与时空索引 | 第16-17页 |
·并行计算与时空索引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8页 |
·分布式并行时空索引的技术脉络 | 第19页 |
·集中式串行时空索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2页 |
·常见索引的并行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2-35页 |
·分布式时空索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5-37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7-3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第38-4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分布式并行时空索引理论架构 | 第42-54页 |
§2.1 时空索引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地学时空及其表达方法 | 第42-44页 |
·时空对象及其查询类型 | 第44-46页 |
§2.2 DPSI数据划分与形式化描述 | 第46-50页 |
·基于对象的数据划分 | 第47-48页 |
·基于范围的数据划分 | 第48-49页 |
·分布式索引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 第49-50页 |
§2.3 分布式并行时空索引架构 | 第50-53页 |
·主从模式下的DSI架构 | 第50-51页 |
·对等模式下的DSI架构 | 第51-53页 |
·本地并行时空索引架构 | 第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基于间隔关系算子的并行时空索引 | 第54-74页 |
§3.1 IPSI时空数据与间隔数据表达方法 | 第54-60页 |
·时空对象与间隔对象的表达方式 | 第54-56页 |
·间隔数据查询与关系算子 | 第56-59页 |
·基于间隔关系算子的时空查询表达 | 第59-60页 |
§3.2 IPSI的算法原理与数据结构 | 第60-64页 |
·IPSI的基本算法原理 | 第60-62页 |
·IPSI的主要数据结构 | 第62-64页 |
§3.3 IPSI的更新算法 | 第64-68页 |
·VTBP-tree的间隔插入算法 | 第64-65页 |
·VTBP-tree的节点分裂算法 | 第65-67页 |
·IPSI的插入算法 | 第67页 |
·IPSI的删除算法 | 第67-68页 |
·IPSI更新算法分析 | 第68页 |
§3.4 IPSI的查询算法 | 第68-70页 |
·VTBP-tree查询算法 | 第68-69页 |
·IPSI的查询算法 | 第69页 |
·IPSI查询算法分析 | 第69-70页 |
§3.5 IPSI算法实验与分析 | 第70-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主从/对等分布式并行时空索引 | 第74-101页 |
§4.1 DPSI的算法原理与数据结构 | 第74-80页 |
·DPSI的基本算法原理 | 第74-76页 |
·DPSI的主要数据结构 | 第76-80页 |
§4.2 主从模式下的DPSI算法 | 第80-85页 |
·MSDPSI查询算法 | 第81-83页 |
·MSDPSI更新算法 | 第83-85页 |
·MSDPSI算法分析 | 第85页 |
§4.3 对等模式下的DPSI算法 | 第85-92页 |
·PPDPSI查询算法 | 第87-89页 |
·PPDPSI更新算法 | 第89-92页 |
·PPDPSI算法分析 | 第92页 |
§4.4 DPSI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92-100页 |
·测试数据集生成 | 第93-97页 |
·测试平台构建 | 第9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7-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五章 基于DPSI的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 第101-108页 |
§5.1 基于DPSI的时空数据引擎(DPSDE)设计与开发 | 第101-104页 |
·时空数据引擎DPSDE的系统架构 | 第101-102页 |
·基于DPSI的时空数据调度策略 | 第102-104页 |
§5.2 基于DPSI的分布式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 | 第104-107页 |
·分布式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架构 | 第104-106页 |
·DSDBMS的原型系统开发与测试 | 第106-10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108-109页 |
§6.2 论文的创新性成果 | 第109-110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