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水文学论文

查干湖湿地水环境演变及生态风险评估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5-16页
  一 选题背景第15-16页
  二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6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7页
  一 湿地水环境演变研究第16-19页
  二 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第19-23页
  三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第23-2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27-31页
  一 研究内容第27页
  二 技术路线第27-29页
  三 创新点第29-3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实验设计第31-47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第31-37页
  一 研究区范围第31-32页
  二 自然地理条件第32-36页
  三 历史演变第36-37页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第37-39页
  一 行政区划与人口第37页
  二 经济发展第37-38页
  三 生态资源第38-39页
 第三节 生态环境问题第39-41页
  一 农业面源污染第39-40页
  二 盐渍化第40页
  三 有机污染第40页
  四 水土流失第40-41页
 第四节 实验设计第41-46页
  一 水样采集与分析第41-42页
  二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与鉴定第42-44页
  三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查干湖湿地水环境演变规律第47-63页
 第一节 查干湖湿地水文情势演变第47-50页
  一 水位与水量第47-48页
  二 水位的年际、年内、日变化第48-49页
  三 结果与结论第49-50页
 第二节 查干湖湿地水质演变特征第50-57页
  一 水化学特征第50-51页
  二 查干湖湿地水质时间演变特征第51-54页
  三 查干湖湿地水质空间分布差异第54-56页
  四 结果与讨论第56-57页
 第三节 查干湖水质营养状态演变第57-61页
  一 基于卡尔森指数的综合营养状态评价第57-58页
  二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水质评价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查干湖湿地水环境变化的生态效应第63-93页
 第一节 查干湖湿地水深、水质的变化第63-70页
  一 不同水文期水深特征第63-64页
  二 不同水文期水质特征第64-70页
 第二节 查干湖湿地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第70-79页
  一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及生物量特征第71-73页
  二 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第73-75页
  三 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第75页
  四 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 RDA 分析第75-77页
  五 结果与讨论第77-79页
 第三节 查干湖湿地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第79-89页
  一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及生物量特征第79-82页
  二 浮游动物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第82-85页
  三 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第85-86页
  四 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 CCA 分析第86-87页
  五 结果与讨论第87-89页
 第四节 查干湖湿地水质生态学评价第89-92页
  一 浮游植物的群落多样性分析第89-91页
  二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查干湖湿地水质生态学评价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查干湖湿地生态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第93-111页
 第一节 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第93-95页
  一 水生态系统风险评估指标选取第93-94页
  二 评估指标的权重计算第94-95页
  三 生态系统风险综合指数分级第95页
 第二节 查干湖湿地生态风险演变第95-99页
  一 指标的确定第95-96页
  二 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第96-97页
  三 综合风险指数第97-99页
 第三节 查干湖湿地生态风险等级分区第99-102页
  一 指标的确定第99页
  二 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第99-100页
  三 综合风险指数第100-101页
  四 结果与讨论第101-102页
 第四节 查干湖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第102-107页
  一 指标的确定第103页
  二 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第103-104页
  三 综合风险指数第104-105页
  四 结果与讨论第105-107页
 第五节 查干湖湿地水环境管理策略第107-109页
  一 保证湿地水源补给,确保生态需水第107页
  二 控制面源污染排放,减少入湖负荷第107-108页
  三 构建人工湿地,改善水质第108页
  四 水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1-113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111-112页
 第二节 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省典型城市郊区菜地重金属污染与累积效应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