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信赖原则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第一章 信赖原则概述 | 第10-18页 |
| 一、 信赖原则的概念简析 | 第10-13页 |
| 二、 信赖原则产生的物质条件 | 第13-18页 |
| (一) 科技革命是原动力 | 第13-16页 |
| (二) 人类社会分工精细化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信赖原则与刑法理论 | 第18-28页 |
| 一、 过失犯罪理论的更迭 | 第18-22页 |
| (一) 信赖原则与旧过失论 | 第18-19页 |
| (二) 信赖原则与新过失论 | 第19-20页 |
| (三) 信赖原则与新新过失论 | 第20-21页 |
| (四) 小结 | 第21-22页 |
| 二、 信赖原则与其他相关联理论 | 第22-28页 |
| (一) 社会相当性理论 | 第22-24页 |
| (二) 被容许的危险理论 | 第24-25页 |
| (三) 危险分配与义务分担 | 第25-27页 |
| (四)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信赖原则的适用与发展 | 第28-40页 |
| 一、 域外的发展 | 第28-35页 |
| (一) 诞生:德国 | 第28-30页 |
| (二) 移植与发展:日本 | 第30-33页 |
| (三)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3-34页 |
| (四) 小结 | 第34-35页 |
| 二、 我国大陆法域内的应用的立法体现 | 第35-40页 |
| (一) 《刑法》及《刑法解释》的规定 | 第35-36页 |
| (二) 交通法规的相关规定 | 第36-37页 |
| (三) 部委规章的相关规定 | 第37-38页 |
| (四) 地方政府规章的相关规定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信赖原则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与启示 | 第40-47页 |
| 一、 信赖原则是否引入的探讨 | 第40-44页 |
| (一) 观点分歧 | 第40-41页 |
| (二) 引入的必要性分析 | 第41-43页 |
| (三) 引入的可行性分析 | 第43-44页 |
| 二、 信赖原则在我国过失犯罪理论中地位的讨论 | 第44-47页 |
| (一) 我国当前过失犯罪理论构造 | 第44-46页 |
| (二) 信赖原则在我国当前过失理论下地位的探讨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后记 | 第51-52页 |
| 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