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潜在社会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5-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 ·研究问题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8页 |
| 2. 失独家庭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 ·失独家庭概念界定与潜在风险观点 | 第18-19页 |
| ·失独家庭的概念与界定 | 第18页 |
| ·失独家庭潜在风险观点 | 第18-19页 |
| ·相关理论支持 | 第19-21页 |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20页 |
|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0-21页 |
| 3. 失独家庭现象形成的宏观背景与现状分析 | 第21-33页 |
| ·失独家庭现象出现原因 | 第21-23页 |
| ·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 第21-22页 |
| ·独生子女不幸死亡 | 第22-23页 |
| ·我国失独家庭数量大致规模与增减趋势预测 | 第23-24页 |
| ·失独家庭数量规模 | 第23页 |
| ·失独家庭规模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 ·失独家庭生活状况描述 | 第24-28页 |
| ·失独家庭基本概况 | 第24-25页 |
| ·失独家庭生活与经济现状 | 第25-26页 |
| ·失独家庭的心理诉求现状 | 第26-27页 |
| ·失独家庭受到的帮扶现状 | 第27-28页 |
| ·我国当前失独家庭救助体系现状 | 第28-33页 |
| ·当前失独家庭救助体系的具体措施 | 第28-30页 |
| ·当前失独家庭救助体系的不足之处 | 第30-33页 |
| 4. 失独家庭潜在社会风险分析 | 第33-37页 |
| ·潜在社会风险的理论内涵 | 第33-34页 |
| ·失独家庭潜在社会风险类型与分析 | 第34-35页 |
| ·失独家庭潜在社会风险评估方式 | 第35-37页 |
| 5. 失独家庭潜在社会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 第37-47页 |
| ·国家层面 | 第37-40页 |
| ·完善失独家庭保障政策 | 第37-38页 |
| ·构建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观念 | 第38-39页 |
| ·实施针对失独家庭的帮扶工程 | 第39-40页 |
| ·社会公共层面 | 第40-43页 |
| ·完善社会组织救助机制 | 第40-41页 |
| ·发展他者责任伦理 | 第41-42页 |
| ·提供社区公共服务 | 第42-43页 |
| ·个人发展层面 | 第43-47页 |
| ·失独者本身应积极接受社会救助 | 第44页 |
| ·培养失独群体自我激励意识 | 第44-45页 |
| ·让失独家庭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