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产品论文

活性炭基催化剂在柴油吸附脱硫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9页
   ·燃油脱硫的重要性和意义第11-12页
   ·柴油中含硫的类型及性质第12-13页
   ·加氢脱硫技术第13-16页
     ·加氢脱硫机理第13页
     ·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加氢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非加氢脱硫技术第16-25页
     ·烷基化脱硫技术第16页
     ·萃取脱硫技术第16-17页
     ·氧化脱硫第17-18页
     ·吸附脱硫第18-25页
       ·吸附脱硫原理第19页
       ·吸附法脱除噻吩类有机硫及其吸附平衡第19-20页
       ·吸附等温线第20页
       ·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第20-21页
       ·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第21-22页
       ·吸附脱硫工艺的进展第22-23页
       ·脱硫用吸附剂载体第23-25页
   ·活性炭载体制备方法第25-28页
     ·活性炭载体改性研究第26-28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9-35页
   ·实验内容第29-31页
     ·实验原料第29-30页
     ·实验仪器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实验流程第31-32页
     ·模型油的制备第32页
     ·模型油中硫含量的分析方法第32页
   ·催化剂评价方法第32-35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2页
     ·X 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2-33页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33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33页
     ·比表面及孔结构测定(BET)第33页
     ·气相色谱评价(GC)第33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3-35页
第三章 柴油吸附脱硫中活性炭载体的改性研究第35-48页
   ·引言第35页
   ·实验部分第35-37页
     ·活性炭性质第35-36页
     ·活性炭的改性第36页
       ·吸附剂的制备第36页
     ·吸附脱硫实验第36-37页
     ·吸附剂的表征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5页
     ·除灰分处理第37-38页
     ·氧化改性第38-41页
     ·活性炭负载金属活性组分第41-45页
       ·比表面表征及脱硫率图第41-43页
       ·TEM 表征及粒径分布第43页
       ·负载量对脱硫率影响第43-44页
       ·反应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第44页
       ·AC-Co 吸附脱除噻吩机理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四章 改性活性炭负载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脱硫研究第48-57页
   ·引言第48页
   ·实验部分第48-49页
     ·吸附剂的制备第48-49页
     ·吸附脱硫实验第49页
     ·吸附剂的表征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5页
     ·H_2-TPR 表征及改性方式对脱硫率影响第49-50页
     ·FT-IR 表征及 HNO_3改性温度对脱硫影响第50-52页
     ·浸渍条件和负载量对脱硫率的影响第52-55页
       ·BET 表征第53-54页
       ·SEM 表征第54-55页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CuCl_2-PdCl_2/AC 吸附剂制备及其脱硫研究第57-68页
   ·引言第57-58页
   ·实验部分第58-59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58页
     ·吸附脱硫实验第58页
     ·吸附剂的表征第58-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65页
     ·XRD 及 SEM 表征第59-60页
     ·CuCl_2加入量对脱硫率的影响第60-61页
     ·碱处理顺序对脱硫率的影响第61-63页
     ·噻吩在 CuCl_2-PdCl_2/KOH-AC 吸附等温线第63-64页
     ·吸附剂的再生第64页
     ·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机理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六章 结论第68-70页
本文创新点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雨生红球藻的贴壁培养及诱导其虾青素的合成
下一篇:活性氧化铝催化热解小球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