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红球藻的贴壁培养及诱导其虾青素的合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微藻特性及应用 | 第11-14页 |
·微藻特性 | 第11页 |
·微藻生物柴油及产油微藻 | 第11-13页 |
·微藻代谢产物及应用 | 第13-14页 |
·雨生红球藻及虾青素的产业化现状 | 第14-18页 |
·雨生红球藻和虾青素 | 第14-15页 |
·虾青素的产业化现状 | 第15-16页 |
·利用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产业化现状 | 第16-18页 |
·微藻培养 | 第18-22页 |
·光生物反应器 | 第18-20页 |
·贴壁培养 | 第20-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5页 |
第二章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基础工艺 | 第25-39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藻种 | 第26页 |
·培养方法 | 第26-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贴壁培养反应器 | 第27-28页 |
·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设计 | 第29-31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最佳接种量的确定 | 第29-30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最佳光照强度的确定 | 第30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最佳 CO2浓度 | 第30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培养基中的最佳氮浓度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雨生红球贴壁培养最佳接种量 | 第31-32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最佳光照强度 | 第32-33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最佳 CO2浓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最佳氮浓度的确定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氮源供给策略的优化 | 第39-53页 |
·前言 | 第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藻种 | 第39-40页 |
·培养方法 | 第40页 |
·仪器设备 | 第40页 |
·贴壁培养反应器 | 第40-41页 |
·分析方法 | 第41页 |
·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条件下,不同氮总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条件下,不同水体体积的影响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形态变化 | 第42-44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条件下,不同氮量的影响 | 第44-47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条件下,不同培养基体积的影响 | 第47-49页 |
·雨生红球藻贴壁培养条件下的氮浓度变化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贴壁培养时诱导雨生红球藻合成虾青素的潜力 | 第53-59页 |
·前言 | 第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藻种 | 第53页 |
·培养方法 | 第53-54页 |
·仪器设备 | 第54页 |
·贴壁培养反应器 | 第54页 |
·分析方法 | 第54页 |
·实验设计 | 第54-55页 |
·贴壁培养与液体培养诱导虾青素合成的比较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贴壁培养与液体培养诱导虾青素合成的比较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