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樊川区榆咀子区块的储层地质基础及注水运行现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2页
 一、主要的研究内容第7页
 二、研究思路第7-8页
 三、所完成工作量第8页
 四、取得的认识第8-12页
第二章 地质概况第12-14页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2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12-14页
第三章 油田勘探开发历程及现状第14-16页
   ·勘探开发历程第14页
   ·开发现状第14-16页
第四章 小层对比与地层划分第16-21页
   ·小层对比第16-19页
     ·对比划分的原则第16页
     ·对比划分方法步骤第16-17页
     ·地层划分的标志第17-19页
   ·地层划分结果第19-21页
第五章 沉积相及储层地质第21-33页
   ·沉积特征第21-22页
   ·沉积相第22-23页
   ·储层物性第23-26页
  1、孔隙度是度量岩石储存能力的参数第23-25页
  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是衡量储层好坏的重要指标第25-26页
  3、流体性质第26页
   ·非均质性第26-28页
   ·油层特征第28-29页
   ·测井解释结论校正第29-33页
  1、测井解释校正的必要性第29-30页
  2、测井解释校正的方法及结果第30-33页
第六章 水驱动用情况分析第33-68页
   ·敏感性分析第33页
   ·相对渗透率及其水驱油特征第33-34页
   ·地质储量第34-37页
     ·储量参数确定第34-36页
   1、含油面积圈定第34-35页
   2、有效厚度研究第35-36页
   3、含油饱和度确定第36页
   4、地面原油密度、地层原油体积系数及原始气油比第36页
     ·储量计算第36-37页
   ·注水现状评价第37-55页
     ·水驱动用程度评价第37-39页
     ·吸水剖面的特征第39-40页
     ·地层吸水能力的评价第40-41页
     ·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措施第41-42页
     ·注水参数运行现状评价第42-43页
     ·注采对应关系分析第43-55页
   ·油井受效程度分析第55-58页
   ·压力系统评价第58-60页
   ·重点井组及单井分析第60-68页
     ·重点井组分析第60-63页
     ·重点单井分析第63-68页
第七章 稳产初步举措第68-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6页
附图第76-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长8油层组油藏描述
下一篇:吴起油田吴仓堡东区延长组长6、长9油藏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