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蓝牙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蓝牙协议及干扰模型研究 | 第21-37页 |
·蓝牙协议的演进 | 第21-23页 |
·蓝牙协议栈 | 第23-25页 |
·蓝牙基带分析 | 第25-32页 |
·物理信道与时隙 | 第25-26页 |
·物理链路 | 第26页 |
·基带分组 | 第26-29页 |
·基带纠错机制 | 第29-30页 |
·基带收发规则 | 第30-32页 |
·干扰模型研究 | 第32-36页 |
·同频干扰产生的原因 | 第32页 |
·传输损耗模型 | 第32-33页 |
·比特错误率模型 | 第33-34页 |
·分组错误率模型 | 第34-35页 |
·蓝牙网络模型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返回分组与同频概率的同频干扰分析方法 | 第37-51页 |
·同频概率分析 | 第37-44页 |
·参考网发送分组与潜在干扰网之间的同频概率 | 第38-42页 |
·参考网返回分组与潜在干扰网之间的同频概率 | 第42-44页 |
·参考网与多个潜在干扰网之间的同频概率 | 第44页 |
·载干比分析与仿真 | 第44-47页 |
·载干比分析 | 第44-45页 |
·载干比仿真 | 第45-47页 |
·网络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分组错误率分析 | 第47-48页 |
·网络吞吐量分析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4章 基于信道转换与MSK调制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 | 第51-61页 |
·基于信道转换与MSK调制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介绍 | 第51-52页 |
·同频干扰抑制后微微网之间的同频概率分析 | 第52-55页 |
·参考网重传分组与潜在干扰网之间的同频概率 | 第52-54页 |
·参考网返回分组与潜在干扰网之间的同频概率 | 第54-55页 |
·参考网与多个潜在干扰网之间的同频概率 | 第55页 |
·同频干扰抑制后载干比分析与仿真 | 第55-58页 |
·载干比分析 | 第55-56页 |
·载干比仿真 | 第56-58页 |
·同频干扰抑制后的网络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分组错误率分析 | 第58页 |
·参考网吞吐量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同频干扰抑制前后同频概率和网络性能的仿真与分析 | 第61-71页 |
·同频干扰抑制前后同频概率仿真与分析 | 第61-65页 |
·同频概率与潜在干扰网数量的关系 | 第61-63页 |
·同频概率与通信量的关系 | 第63-65页 |
·同频干扰抑制前后网络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65-69页 |
·分组传输错误率仿真与分析 | 第65-67页 |
·参考网吞吐量仿真与分析 | 第67-69页 |
·本文的同频干扰分析方法与原始分析方法对比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作者简介及主要科研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