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简要评述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学术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与不足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20-27页 |
·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与行为主体 | 第20-21页 |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21页 |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3页 |
·政府行为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政府行为的概念 | 第23页 |
·一般政府行为定位 | 第23页 |
·经济活动中的政府行为定位 | 第23-24页 |
·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定位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 第27-40页 |
·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分析 | 第27-33页 |
·丰富的优质棉花资源条件 | 第27-28页 |
·劣势转换为优势的区位条件 | 第28-30页 |
·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产业条件 | 第30-32页 |
·承载棉纺产业集群发展的园区条件 | 第32-33页 |
·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 | 第33-35页 |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58 年-2001 年) | 第33-34页 |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2002 年-2009 年) | 第34-35页 |
·第三阶段: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阶段(2010 年至今) | 第35页 |
·现阶段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9页 |
·棉花资源优势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 第35-36页 |
·产业链较短导致棉纺产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底端 | 第36页 |
·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不够密切 | 第36-37页 |
·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棉纺产业区域品牌 | 第37页 |
·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性技术人才缺乏 | 第37-38页 |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产学研合作机构尚未完全建立 | 第38页 |
·为产业集群服务的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完整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40-50页 |
·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政府行为 | 第40-42页 |
·孕育阶段(1958 年-2001 年)的政府行为 | 第40-41页 |
·成长阶段(2002 年-2009 年)的政府行为 | 第41页 |
·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阶段(2010 年至今)的政府行为 | 第41-42页 |
·纺织产业集群发达地区政府行为对于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借鉴——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 | 第42-49页 |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概况 | 第42-43页 |
·绍兴县推动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较为突出的政府行为 | 第43-44页 |
·阿拉尔市与绍兴县相比在推进棉纺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定位 | 第50-57页 |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 第50-51页 |
·扶持引导政策的创立者 | 第50页 |
·集群市场环境的培育者 | 第50-51页 |
·公共产品服务的提供者 | 第51页 |
·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定位的原则 | 第51-52页 |
·统筹兼顾与优先发展相结合原则 | 第51页 |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原则 | 第51-52页 |
·产业布局与城市承载力相结合原则 | 第52页 |
·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定位的目标 | 第52-53页 |
·进一步确立棉纺产业集群的优先发展 | 第52-53页 |
·推动棉纺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有效延伸 | 第53页 |
·确保集群相关政府职能实现高效运转 | 第53页 |
·优化阿拉尔市棉纺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 | 第53-56页 |
·建立专门机构协调棉纺产业集群发展 | 第53-54页 |
·科学制订棉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 第54页 |
·加快棉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步伐 | 第54页 |
·搭建以产业链为导向的产业集聚平台 | 第54-55页 |
·建设高效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