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电网理论线损在线计算数据接口的设计与开发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理论线损计算软件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理论线损计算软件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理论线损计算的的数据需求分析与获取 | 第18-25页 |
| ·理论线损的基本原理 | 第18页 |
| ·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18-21页 |
| ·主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 ·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 ·低压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 ·其它元件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21页 |
| ·原始数据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 ·传统的数据获取方式 | 第23页 |
| ·在线数据获取的重要意义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基于CIM的数据接口方案设计 | 第25-40页 |
| ·CIM的基础知识 | 第25-34页 |
|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 第25-27页 |
| ·对象关系模型 | 第27-30页 |
| ·设备模型 | 第30-32页 |
| ·连接模型 | 第32-34页 |
| ·CIM在数据接口中的支撑作用 | 第34页 |
| ·软件的总体架构与数据接口的主要任务 | 第34-37页 |
| ·线损计算软件的总体架构 | 第34-36页 |
| ·在线计算的内涵 | 第36页 |
| ·数据接口的主要任务 | 第36-37页 |
| ·在线计算数据接口的总体设计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基于VG的电力系统建模 | 第40-62页 |
| ·VG简介 | 第40-43页 |
| ·视图的内部结构 | 第40-41页 |
| ·图形的属性、函数与事件 | 第41页 |
| ·语法体系 | 第41-42页 |
| ·视图文件 | 第42页 |
| ·图元 | 第42-43页 |
| ·电力图元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54页 |
| ·最小化原则 | 第43页 |
| ·电力图元库的设计 | 第43-44页 |
| ·电力图元的实现 | 第44-52页 |
| ·对图元连接的约定 | 第52-53页 |
| ·对连接关系的保护 | 第53-54页 |
| ·建模功能的实现 | 第54-61页 |
| ·初始设置 | 第54-56页 |
| ·绘制电网接线图 | 第56-60页 |
| ·连接关系检查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在线计算数据接口的实现 | 第62-104页 |
| ·开发环境 | 第62页 |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62-78页 |
| ·主网数据结构设计 | 第62-76页 |
| ·配网数据结构设计 | 第76-78页 |
| ·主网在线计算数据接口的实现 | 第78-89页 |
| ·整体流程设计 | 第78页 |
| ·数据获取功能的实现 | 第78-80页 |
| ·网络数据文件同步功能的实现 | 第80-81页 |
| ·文件解析功能的实现 | 第81-83页 |
| ·主网拓扑分析功能的实现 | 第83-87页 |
| ·主网输出数据结构设计 | 第87页 |
| ·参数计算功能的实现 | 第87页 |
| ·节点功率综合处理 | 第87-89页 |
| ·节点电压综合处理 | 第89页 |
| ·配网在线计算数据接口的实现 | 第89-92页 |
| ·整体流程设计 | 第89-90页 |
| ·数据获取功能的实现 | 第90-91页 |
| ·文件解析功能的实现 | 第91页 |
| ·配网拓扑分析功能的实现 | 第91-92页 |
| ·应用实例 | 第92-103页 |
| ·主网在线计算 | 第92-97页 |
| ·配网在线计算 | 第97-99页 |
| ·VG数据计算 | 第99-102页 |
| ·总体评价 | 第102-103页 |
| ·基于在线计算的一键完成功能 | 第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 ·总结 | 第104-105页 |
| ·展望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