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论文--分子物理学论文

纳米受限环境中水分子输运的物理力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引言第16-18页
   ·纳尺度流动体系仿生概念及研究进展第18-19页
   ·水通道蛋白机理与抗旱作物水通道概述第19-26页
     ·水通道蛋白的结构与分类第19-21页
     ·水通道蛋白的功能第21-23页
     ·植物水通道的门控机制第23-26页
   ·受限水和界面水的奇特性质第26-30页
     ·生命体系中的受限水第26-27页
     ·纳米无机体系中的一维受限水第27-28页
     ·界面水第28-30页
   ·纳尺度振荡器研究概况第30-31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分子物理力学理论和模拟第32-46页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第32-33页
     ·分子力场的选择第33-34页
   ·系综理论第34-37页
     ·系综及其分类第34-35页
     ·系综调节中的温度控制第35-36页
     ·系综调节中的压力控制第36-37页
     ·周期性边界条件第37-40页
     ·PME 方法第40-42页
     ·常用的模拟软件第42页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介绍第42-43页
     ·水分子模型第43-46页
     ·水分子的结构第43-44页
     ·不同力场下水分子的模型第44-46页
第三章 具有生物水通道电荷结构的纳米管内水分子的输运研究第46-62页
 摘要第46页
   ·研究背景概述第46-47页
   ·常见的纳米通道第47-50页
     ·纳米通道的设计和应用第47-48页
     ·最流行的纳米通道——碳纳米管第48-50页
     ·以水通道蛋白为原型的仿生建模计算第50-52页
     ·仿生模型的建立第50-51页
     ·模拟中的参数设置第51-52页
     ·纳仿生体系中水分子的输运研究第52-60页
     ·水分子的输运方向第52-53页
     ·体系中的各种相互作用能及其对水分子输运的影响第53-56页
     ·单链水分子的偶极取向第56-57页
     ·单链水分子的氢键第57-59页
     ·水分子流动的自由能分析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纳流动体系中的非对称驱动第62-85页
 摘要第62页
     ·研究背景概述第62页
     ·非对称结构的纳流动系统设计第62-67页
     ·非对称结构纳米通道的设想和建模第62-64页
     ·非对称结构驱动下水分子的输运行为研究第64-66页
     ·单链水分子长度第66-67页
     ·纳流动系统中的棘齿效应第67-69页
     ·水通道蛋白及其变异结构的 MD 研究第69-75页
     ·建模第69-72页
     ·R197V 与 R197E第72-75页
     ·自由能梯度对水分子流动的影响第75-78页
     ·非对称外场驱动下水分子的输运第78-83页
     ·界面水的偶极取向和黏性第78-82页
     ·外场强度对水分子输运的影响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五章 碳纳米管中水分子的偶极自调节和自持振荡第85-102页
 摘要第85页
   ·研究背景概述第85-86页
   ·热涨落驱动的水分子链振荡第86-88页
     ·模型的建立和模拟的设置第86-87页
     ·水链振荡的驱动源第87-88页
     ·与双壁碳管振荡器的比较第88页
   ·单链水分子振荡的动力学研究第88-93页
     ·单链水分子的轴向振荡特性第88-89页
     ·速度互相关与自相关分析第89-90页
     ·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分析第90-91页
     ·水分子的偶极取向及自相关性讨论第91-93页
   ·管径、手性对水链振荡的影响第93-96页
     ·水链振荡的特征频率第93-94页
     ·管径对水链振荡的影响第94-95页
     ·手性对水链振荡的影响第95-96页
   ·巧妙的间歇式振荡机制第96页
     ·水链振荡持续时间的理论分析第96页
     ·间歇式的振荡机制第96页
   ·受限水分子的熵第96-98页
     ·熵和熵变第96-97页
     ·受限水分子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熵计算第97-98页
   ·NVT 系综下模拟的水链振荡第98页
   ·水链振荡的混沌模型第98-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全文总结第102页
     ·本文工作创新点第102-103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物质波干涉效应的新型低温超流体陀螺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磁性薄膜/多层膜中的交换偏置及其热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