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2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三、研究视角、方法与思路 | 第19-22页 |
(一) 研究视角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概念阐释 | 第22-28页 |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涵界定 | 第22-23页 |
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内涵 | 第23-24页 |
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种类划分 | 第24-25页 |
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然性 | 第25-26页 |
五、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的内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表现、危害及其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表现 | 第28-29页 |
(一) 超越法定权限 | 第28页 |
(二) 目的不适当 | 第28页 |
(三) 考虑不相关因素或不考虑相关因素 | 第28页 |
(四) 显失公正 | 第28-29页 |
(五) 程序不适当 | 第29页 |
(六) 行政不作为 | 第29页 |
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危害 | 第29-30页 |
(一) 破坏法律尊严和权威,阻碍法治建设 | 第29页 |
(二) 滋生腐败行为,破坏政府公信力和形象 | 第29页 |
(三) 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秩序 | 第29-30页 |
(四) 破坏社会道德风尚,导致不良社会风气蔓延 | 第30页 |
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一) 权力自身具有易于被滥用的本质属性 | 第30页 |
(二) 行政处罚权的自由裁量空间过于宽泛 | 第30页 |
(三) 行政处罚相关法律规范尚不完善 | 第30-31页 |
(四) 对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过程的监控不到位 | 第31页 |
(五) 行政处罚权行使不够公开透明 | 第31页 |
(六) 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 第31页 |
(七) 对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追逐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实践缘起 | 第32-36页 |
一、背景动因 | 第32-34页 |
(一) 推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加强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体现 | 第32-33页 |
(二) 青岛市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方面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现实需求 | 第33页 |
(三) 国内部分城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行政处罚权规范透明运行开展了积极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 第33-34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34-36页 |
(一)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 第34页 |
(二) 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 第34页 |
(三) 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升政府形象 | 第34-35页 |
(四)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第35页 |
(五)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 第35-36页 |
第五章 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实证分析 | 第36-50页 |
一、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所适用的原则 | 第36-37页 |
二、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具体实践 | 第37-40页 |
(一) 梳理处罚职权,清权确权,明确权力边界 | 第37页 |
(二) 细化量化处罚裁量标准,使处罚有了“统一尺度” | 第37-38页 |
(三) 优化再造处罚流程,使程序规范高效 | 第38-39页 |
(四) 建设统一执法平台和业务系统,处罚案件全程网上运行 | 第39页 |
(五) 建设电子监督系统,处罚案件实时动态监控 | 第39页 |
(六) 建设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全面公开处罚信息 | 第39-40页 |
三、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执行过程 | 第40-45页 |
(一) 准备部署阶段 | 第40-41页 |
(二) 基础性工作阶段 | 第41-43页 |
(三) 网上试运行和优化完善阶段 | 第43-44页 |
(四) 配套制度机制建设阶段 | 第44页 |
(五) 正式运行阶段 | 第44-45页 |
四、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成效和问题 | 第45-50页 |
(一) 主要成效分析 | 第45-47页 |
(二) 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第六章 完善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对策建议 | 第50-57页 |
一、建构更加科学的裁量标准控制机制 | 第50-51页 |
(一) 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审核论证制度 | 第50-51页 |
(二) 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动态管理制度 | 第51页 |
(三) 建立个案灵活处置制度 | 第51页 |
二、融合更加有效的信息技术控制机制 | 第51-52页 |
(一) 建立功能完善的处罚运行平台 | 第51-52页 |
(二) 建立实时动态的电子监督平台 | 第52页 |
(三) 建立公开互动的外网服务平台 | 第52页 |
三、深化更加全面的公开控制机制 | 第52-53页 |
(一) 建立完善行政处罚权公开的各项制度 | 第53页 |
(二) 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形式,方便公众知情监督 | 第53页 |
四、整合更加多元化的监督控制机制 | 第53-55页 |
(一) 发挥多元化监督主体的协同效应 | 第54页 |
(二) 综合利用多元化的监督手段 | 第54页 |
(三) 坚持监督环节上的系统和多元化 | 第54-55页 |
五、建立更加完善的配套保障制度 | 第55-56页 |
(一) 建立健全专门工作体制 | 第55页 |
(二) 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执行、网上运行等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 | 第55页 |
(三) 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考核评估制度 | 第55-56页 |
六、培养更加优秀的执法人员队伍素质 | 第56-57页 |
(一)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 第56页 |
(二) 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 第56页 |
(三)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执法人员活力 | 第56-57页 |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