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基于网络技术的行政处罚权规制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22页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2页
  (二) 研究目的第12-13页
  (三)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4-19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三、研究视角、方法与思路第19-22页
  (一) 研究视角第19页
  (二) 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三) 研究思路第20-22页
第二章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概念阐释第22-28页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涵界定第22-23页
 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内涵第23-24页
 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种类划分第24-25页
 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然性第25-26页
 五、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的内涵第26-28页
第三章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表现、危害及其原因分析第28-32页
 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表现第28-29页
  (一) 超越法定权限第28页
  (二) 目的不适当第28页
  (三) 考虑不相关因素或不考虑相关因素第28页
  (四) 显失公正第28-29页
  (五) 程序不适当第29页
  (六) 行政不作为第29页
 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危害第29-30页
  (一) 破坏法律尊严和权威,阻碍法治建设第29页
  (二) 滋生腐败行为,破坏政府公信力和形象第29页
  (三) 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秩序第29-30页
  (四) 破坏社会道德风尚,导致不良社会风气蔓延第30页
 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原因分析第30-32页
  (一) 权力自身具有易于被滥用的本质属性第30页
  (二) 行政处罚权的自由裁量空间过于宽泛第30页
  (三) 行政处罚相关法律规范尚不完善第30-31页
  (四) 对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过程的监控不到位第31页
  (五) 行政处罚权行使不够公开透明第31页
  (六) 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第31页
  (七) 对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追逐第31-32页
第四章 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实践缘起第32-36页
 一、背景动因第32-34页
  (一) 推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是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加强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具体体现第32-33页
  (二) 青岛市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方面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现实需求第33页
  (三) 国内部分城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行政处罚权规范透明运行开展了积极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第33-34页
 二、现实意义第34-36页
  (一) 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第34页
  (二) 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第34页
  (三) 有利于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升政府形象第34-35页
  (四)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35页
  (五)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第35-36页
第五章 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实证分析第36-50页
 一、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所适用的原则第36-37页
 二、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具体实践第37-40页
  (一) 梳理处罚职权,清权确权,明确权力边界第37页
  (二) 细化量化处罚裁量标准,使处罚有了“统一尺度”第37-38页
  (三) 优化再造处罚流程,使程序规范高效第38-39页
  (四) 建设统一执法平台和业务系统,处罚案件全程网上运行第39页
  (五) 建设电子监督系统,处罚案件实时动态监控第39页
  (六) 建设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全面公开处罚信息第39-40页
 三、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执行过程第40-45页
  (一) 准备部署阶段第40-41页
  (二) 基础性工作阶段第41-43页
  (三) 网上试运行和优化完善阶段第43-44页
  (四) 配套制度机制建设阶段第44页
  (五) 正式运行阶段第44-45页
 四、青岛市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成效和问题第45-50页
  (一) 主要成效分析第45-47页
  (二) 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7-50页
第六章 完善基于网络技术规制行政处罚权的对策建议第50-57页
 一、建构更加科学的裁量标准控制机制第50-51页
  (一) 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审核论证制度第50-51页
  (二) 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动态管理制度第51页
  (三) 建立个案灵活处置制度第51页
 二、融合更加有效的信息技术控制机制第51-52页
  (一) 建立功能完善的处罚运行平台第51-52页
  (二) 建立实时动态的电子监督平台第52页
  (三) 建立公开互动的外网服务平台第52页
 三、深化更加全面的公开控制机制第52-53页
  (一) 建立完善行政处罚权公开的各项制度第53页
  (二) 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形式,方便公众知情监督第53页
 四、整合更加多元化的监督控制机制第53-55页
  (一) 发挥多元化监督主体的协同效应第54页
  (二) 综合利用多元化的监督手段第54页
  (三) 坚持监督环节上的系统和多元化第54-55页
 五、建立更加完善的配套保障制度第55-56页
  (一) 建立健全专门工作体制第55页
  (二) 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执行、网上运行等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第55页
  (三) 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考核评估制度第55-56页
 六、培养更加优秀的执法人员队伍素质第56-57页
  (一)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第56页
  (二) 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第56页
  (三)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执法人员活力第56-57页
结束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慈善捐赠监管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下一篇: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法律规范的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