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我国慈善捐赠事件引出的监管问题 | 第10-13页 |
(一) 案例介绍 | 第10-11页 |
(二) 引出问题 | 第11-13页 |
二、我国慈善捐赠监管相关法律关系及问题 | 第13-24页 |
(一) 慈善捐赠监管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慈善捐赠监管的依据 | 第13-15页 |
1、慈善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 | 第14页 |
2、慈善捐赠合同的法律效力 | 第14-15页 |
(三) 我国慈善捐赠监管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问题 | 第15-24页 |
1、我国慈善捐赠的受赠方及监管问题 | 第15-17页 |
2、我国慈善捐赠的捐赠方及监管问题 | 第17-19页 |
3、我国慈善捐赠的受益方及监管问题 | 第19页 |
4、我国慈善捐赠实现途径及监管问题 | 第19-20页 |
5、我国慈善捐赠的监管模式及问题 | 第20-24页 |
三、完善我国慈善捐赠监管体制的构想 | 第24-36页 |
(一) 借鉴一:国外慈善捐赠监管机制 | 第24-27页 |
1、美国慈善组织运行机制 | 第24-25页 |
2、德国慈善组织的监管 | 第25-26页 |
3、澳大利亚慈善组织管理 | 第26-27页 |
(二) 借鉴二:我国台湾地区慈善捐赠程序监督 | 第27-29页 |
1、申请许可 | 第27-28页 |
2、设捐赠专户 | 第28页 |
3、接受捐赠并公告 | 第28-29页 |
(三) 借鉴三:国内慈善捐赠“问责制”尝试 | 第29-31页 |
1、两亿元慈善捐款定“问责制”协议 | 第29页 |
2、“问责制”带挑战去中间环节降成本 | 第29-30页 |
3、慈善捐赠“问责制”成功经验分析 | 第30-31页 |
(四) 启发:完善我国慈善捐赠监管体制 | 第31-36页 |
1、预防制向追惩制监管转变 | 第31-32页 |
2、转变双重许可登记准入制 | 第32页 |
3、行政向司法监督为主转变 | 第32-33页 |
4、重视税务的审计监管作用 | 第33页 |
5、要加强内部自律制度建设 | 第33页 |
6、引入民间第三方监管机构 | 第33页 |
7、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作用 | 第33-34页 |
8、规范慈善捐赠的法律程序 | 第34-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