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的软实力构成及其创新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23-27页 |
第二章 软实力思维与中国软实力的创新 | 第27-42页 |
第一节 软实力概念解读 | 第28-34页 |
一、软实力问题的缘起 | 第28-29页 |
二、软实力概念的主要内涵 | 第29-32页 |
三、软实力概念的现实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软实力碰撞 | 第34-38页 |
一、中西文化渗透力的不平衡 | 第34-36页 |
二、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认知差距 | 第36-37页 |
三、中国软实力的创新:告别约瑟夫·奈 | 第37-38页 |
第三节 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体系结构 | 第38-42页 |
一、多元文化互动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影响力 | 第38-39页 |
二、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 第39页 |
三、发展模式的创新力 | 第39-41页 |
四、国际与民族关系场域的传播力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新闻传播与软实力 | 第42-56页 |
第一节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核心 | 第42-48页 |
一、文化软实力功能解读 | 第43-44页 |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瓶颈 | 第44-45页 |
三、渗透或西化:看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 第45-46页 |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战略任务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 第48-52页 |
一、新闻特性决定新闻传播是软实力表达的基本载体 | 第48-50页 |
二、新闻舆论引导力决定新闻传播本身就是软实力 | 第50-51页 |
三、新闻媒介素养是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 第52-56页 |
一、文化软实力建设:变革新闻传播的基点 | 第52-53页 |
二、构建新闻传播软实力建设体系 | 第53-54页 |
三、新闻传播软实力的建设机制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社会沟通能力 | 第56-74页 |
第一节 社会沟通能力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方式 | 第56-63页 |
一、搭建大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 第56-59页 |
二、协调社会关系 | 第59-62页 |
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第62-63页 |
第二节 舆论监督功能与社会沟通能力 | 第63-67页 |
一、有效的舆论监督能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 | 第63-64页 |
二、和谐社会需要舆论监督报道 | 第64-65页 |
三、舆论监督报道的"度"与社会沟通能力 | 第65-67页 |
第三节 娱乐教育功能与社会沟通能力 | 第67-74页 |
一、传媒的泛娱乐化倾向 | 第68-70页 |
二、传媒泛娱乐化的根源 | 第70-71页 |
三、娱乐教育功能与全民素养的提升 | 第71-74页 |
第五章 新闻传播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 第74-90页 |
第一节 被误读的中国国家形象 | 第74-79页 |
一、"误读中国"已成西方媒体的习惯 | 第75-78页 |
二、基于西方传媒文化自我诉求的被误读 | 第78-79页 |
三、基于国际信息传播不平衡的被误读 | 第79页 |
第二节 跨文化新闻传播的本土化策略 | 第79-84页 |
一、中西媒体新闻传播的差异化 | 第80-82页 |
二、跨文化传播的本土化策略 | 第82-84页 |
第三节 危机传播策略 | 第84-90页 |
一、快速反应、揭示真相与国际舆论主导权 | 第85-87页 |
二、还原现场,压缩误读空间 | 第87-88页 |
三、在互动中消除国际舆论偏见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新闻传播的信息制导能力 | 第90-103页 |
第一节 新闻传播信息制导功效解读 | 第90-95页 |
一、信息制导过程中的议程设置 | 第91-92页 |
二、传媒议程设置功效的"两面性" | 第92-94页 |
三、传媒议程设置失当的危害 | 第94-95页 |
第二节 对外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策略 | 第95-99页 |
一、西方媒体对华报道议程设置的偏见 | 第95-97页 |
二、单向议程设置框架的破解 | 第97-98页 |
三、作为反制力量的媒体议程设置 | 第98-99页 |
第三节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传媒议程设置策略 | 第99-103页 |
一、传媒议程设置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目标功效 | 第99-100页 |
二、开放政策议程 | 第100-101页 |
三、融合公众议程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新闻传播的制度创新能力 | 第103-115页 |
第一节 传媒进入与狼共舞时代 | 第103-106页 |
一、新闻传播的体制之困 | 第103-104页 |
二、传统媒体的尴尬变革 | 第104-105页 |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竞争 | 第105-106页 |
第二节 制度创新:被动中的主动选择 | 第106-111页 |
一、拓展生存空间的"深耕"之道 | 第106-108页 |
二、提升抗压能力的"融合"之道 | 第108-109页 |
三、上海文广集团的整合与履新 | 第109-111页 |
第三节 品牌营销与技术创新 | 第111-115页 |
一、新闻同质化:媒体价值的失语 | 第111-112页 |
二、新闻传播的差异化竞争 | 第112-113页 |
三、以技术创新驱动传媒革新 | 第113-115页 |
结语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