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民意表达与公共参与:微博意见领袖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31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9-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3页
  二、 研究问题第13-14页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第14-20页
  一、 微博第14页
  二、 意见领袖第14-15页
  三、 网络意见领袖第15-16页
  四、 微博意见领袖第16-17页
  五、 话语权利与话语权力第17-18页
  六、 受众与公众第18-19页
  七、 公共参与、网络公共参与与微博公共参与第19-20页
  八、 民意表达第20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20-27页
  一、 有关微博意见领袖研究的总体情况第21-22页
  二、 已有研究的理论视角第22-23页
  三、 相关研究内容评析第23-27页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27-31页
  一、 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第27-29页
  二、 研究方法第29-31页
第一章 微博意见领袖的成因分析第31-47页
 第一节 微博意见领袖形成的社会环境第31-34页
  一、 社会转型期公众强烈的表达诉求第31-32页
  二、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动第32-34页
 第二节 微博意见领袖形成的政治环境第34-38页
  一、 表达权作为一种自由权利更加凸显第34-36页
  二、 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公共参与第36-38页
 第三节 微博意见领袖形成的媒介生态环境第38-43页
  一、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媒介生态环境第38-39页
  二、 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博弈第39-41页
  三、 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博弈第41-43页
 第四节 微博意见领袖形成的技术环境第43-47页
  一、 web2.0 平台第43-44页
  二、 P2P 技术第44-45页
  三、 SNS 技术第45-46页
  四、 RSS 技术第46-47页
第二章 微博意见领袖的本体分析第47-75页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意见领袖特点对比研究第47-65页
  一、 谁是意见领袖第48-50页
  二、 微博意见领袖与传统意见领袖的区别与联系第50-56页
  三、 从 BBS、博客到微博,看网络意见领袖的演进第56-65页
 第二节 微博意见领袖的类型第65-75页
  一、 活跃 VS 欠活跃第66-69页
  二、 “加 V”VS“不加 V”第69-71页
  三、 精英阶层 VS 草根阶层第71-73页
  四、 体制内 VS 体制外第73-74页
  五、 提供正能量 VS 提供负能量第74-75页
第三章 微博意见领袖诸关系第75-97页
 第一节 微博意见领袖与公众之关系第75-78页
  一、 放大草根声音,传播诉求第75-76页
  二、 传播观点,影响公众第76-77页
  三、 替公众过滤信息第77-78页
 第二节 微博意见领袖相互之关系第78-86页
  一、 “圈子”解读第78-82页
  二、 派系之争第82-86页
 第三节 微博意见领袖与传统媒体之关系第86-93页
  一、 媒介议题的“互向联合设置”第86-91页
  二、 微博意见领袖的媒体人角色第91-93页
 第四节 微博意见领袖与微博平台之关系第93-97页
  一、 控制与驱逐第94-95页
  二、 寻找平衡的支点第95-97页
第四章 微博意见领袖对公共议题的建构第97-116页
 第一节 “议题建构”的追溯第97-98页
 第二节 微博意见领袖与议题关注度--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为例第98-107页
  一、 “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议题回放第98-101页
  二、 微博意见领袖与议题关注度第101-107页
 第三节 微博意见领袖关于议题的博弈——以“昆明火车站暴恐袭击”事件和“东莞扫黄”事件为例第107-113页
  一、 微博意见领袖在“昆明火车站暴恐袭击事件”中的博弈第108-109页
  二、 微博意见领袖在“东莞扫黄事件”中的博弈第109-113页
 第四节 微博意见领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以江西“宜黄拆迁”事件为例第113-116页
第五章 微博意见领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第116-137页
 第一节 微博意见领袖的现实困境第116-126页
  一、 谣言风暴第116-119页
  二、 群体极化第119-122页
  三、 话语暴力第122-124页
  四、 “罗宾汉情结”驱使下的过度情绪化表达第124-126页
 第二节 权利与约束:微博意见领袖行为规则探析第126-129页
  一、 把关人理论视域下微博意见领袖对信息的把关第127-128页
  二、 “宜疏不宜堵”:政府与微博意见领袖之间的沟通第128-129页
  三、 做好微博信息预警机制第129页
 第三节 微博意见领袖的媒介素养培养第129-137页
  一、 微博意见领袖媒介素养的内涵第130-131页
  二、 媒介素养教育的范式转换:从“保护主义”到“公众全媒体化的信息生产”第131-133页
  三、 作为信息消费者,微博意见领袖信息消费观的培养观照第133-135页
  四、 作为信息生产者,微博意见领袖信息生产观的培养观照第135页
  五、 作为媒介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微博意见领袖媒介素养的培养第135-137页
结语第137-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62页
后记第162-164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