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 ·前言 | 第11页 |
| ·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分类 | 第11页 |
| ·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11-17页 |
| ·有序介孔碳(OMC)的合成 | 第12-13页 |
| ·多孔石墨烯的合成 | 第13-17页 |
| ·多孔碳纳米材料的功能化 | 第17-19页 |
| ·多孔碳纳米材料负载金属基的纳米粒子 | 第17-18页 |
| ·多孔碳纳米材料掺杂非金属元素 | 第18-19页 |
| ·多孔碳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应用 | 第19-22页 |
| ·直接检测-电催化 | 第19-20页 |
| ·预富集电分析 | 第20页 |
| ·电化学传感器 | 第20-21页 |
| ·超级电容器 | 第21页 |
| ·燃料电池 | 第21-22页 |
| ·锂离子电池 | 第22页 |
| ·本工作的意义 | 第22-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 第二章 介孔碳纳米纤维作为新型的电极材料用于电催化领域 | 第29-38页 |
| ·前言 | 第29-30页 |
| ·实验 | 第30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30页 |
| ·修饰电极制备 | 第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 ·M-CNF 的表征 | 第30-31页 |
| ·电化学活性 | 第31-32页 |
| ·电催化氧化 DA, AA 和 UA | 第32-33页 |
| ·同时检测 DA, AA 和 UA | 第33-34页 |
| ·安培检测 DA, AA 和 UA | 第34-35页 |
| ·对嘌呤的电催化氧化 | 第35-36页 |
| ·干扰,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高分散金纳米粒子/介孔碳纳米纤维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肼的检测研究 | 第38-46页 |
| ·前言 | 第38页 |
| ·实验 | 第38-39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 ·合成 M-CNF | 第39页 |
| ·制备修饰电极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 ·M-CNF 和 M-CNF-Au 的表征 | 第39-40页 |
| ·电化学活性 | 第40-41页 |
| ·M-CNF-Au/GCE 电催化肼 | 第41页 |
| ·pH 和扫速对肼氧化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安培法检测肼 | 第43页 |
| ·选择性和重现性 | 第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铂-钯合金纳米粒子/大介孔碳的电化学应用研究 | 第46-56页 |
| ·前言 | 第46页 |
| ·实验 | 第46-47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46-47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47页 |
| ·电极制备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 ·LMC,Pt/LMC 和 PtxPdy/LMC 的表征 | 第47-50页 |
| ·电催化和安培检测 H2O2 | 第50-52页 |
| ·电催化亚硝酸盐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以鱼精 DNA 为碳源和氮源制备氮掺杂的大介孔碳作为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 | 第56-61页 |
| ·前言 | 第56页 |
| ·实验 | 第56-57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56-57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57页 |
| ·电极制备与修饰 | 第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 ·N-LMC 的表征 | 第57-58页 |
| ·N-LMC/GCE 电催化 ORR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硫掺杂的有序介孔碳用作氧还原反应的高效催化剂研究 | 第61-71页 |
| ·前言 | 第61页 |
| ·实验 | 第61-62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61-62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62页 |
| ·电极制备与修饰 | 第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 ·OMC 与 OMC-S 的表征 | 第62-65页 |
| ·电催化 ORR | 第65-67页 |
| ·抗甲醇干扰性能和稳定性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第七章 钴掺杂的纳米孔空心碳球作为一种新型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研究 | 第71-77页 |
| ·前言 | 第71页 |
| ·实验 | 第71-72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71页 |
| ·合成 PDA-HCS 和 PDA-HCS-Co | 第71-72页 |
| ·电极制备和修饰 | 第7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5页 |
| ·PDA-HCS 和 PDA-HCS-Co 的表征 | 第72-73页 |
| ·电催化 ORR | 第73-75页 |
| ·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 第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 第八章 一种新型多孔石墨烯纳米层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研究 | 第77-87页 |
| ·前言 | 第77页 |
| ·实验 | 第77-78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77-78页 |
| ·合成 GR 和 P-GR | 第78页 |
| ·电极制备与修饰 | 第7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5页 |
| ·GR 与 P-GR 的表征 | 第78-80页 |
| ·电化学活性 | 第80-81页 |
| ·P-GR/GCE 对一些生物分子的电化学行为 | 第81-82页 |
| ·P-GR/GCE 对嘌呤的电催化响应 | 第82-83页 |
| ·电分析应用 | 第83-85页 |
| ·干扰研究和实际样品分析 | 第85页 |
| ·结论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