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欺诈犯罪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民间融资欺诈犯罪概述 | 第10-14页 |
| (一) 民间融资欺诈犯罪的概念 | 第10-11页 |
| (二) 民间融资欺诈犯罪表现罪的类型 | 第11-13页 |
| 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11-12页 |
| 2. 集资诈骗罪 | 第12-13页 |
| (三) 民间融资欺诈犯罪的特征 | 第13-14页 |
| 1. 范围广样式 | 第13页 |
| 2. 犯罪形式多样化 | 第13-14页 |
| 3. 作案周期长 | 第14页 |
| 二、民间融资欺诈犯罪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14-18页 |
| (一) 从客观方面来看 | 第14-16页 |
| 1. 以行为角度看 | 第14-15页 |
| 2. 立案标准 | 第15-16页 |
| (二) 从主观方面来看 | 第16-18页 |
| 1. 罪过形式 | 第17-18页 |
| 2. 动机和目的 | 第18页 |
| 三、民间融资欺诈犯罪此罪与彼罪的界定 | 第18-22页 |
| (一) 法律条文本身界定 | 第18-19页 |
| 1. 从立法体例上看 | 第19页 |
| 2. 从量刑幅度上看 | 第19页 |
| (二) 犯罪行为界定 | 第19-21页 |
| 1. 从学理上来看 | 第19-20页 |
| 2. 从实践认定标准上看 | 第20-21页 |
| (三) 主观方面 | 第21-22页 |
| 四、民间融资欺诈犯罪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 | 第22-27页 |
| (一) 民间融资欺诈犯罪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 1. 资金提供方所需理财产品缺乏 | 第23页 |
| 2. 资金需求方融资受限制 | 第23-24页 |
| (二) 法律对策 | 第24-27页 |
| 1. 立法建议 | 第24-26页 |
| 2. 司法建议 | 第26-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致谢 | 第30-31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