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股东派生诉讼的基本理论 | 第10-18页 |
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内涵 | 第10-14页 |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 第10-11页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与相关股东诉讼制度的区别 | 第11-14页 |
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 权利社会化思潮的兴起及立法理念的转变 | 第14-15页 |
(二) 公司法人财产权的确立 | 第15-17页 |
(三) 公司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对抗和均衡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18-22页 |
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 第18-20页 |
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22-27页 |
一、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22-23页 |
二、不同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 第23-25页 |
(一) 英美模式 | 第23-24页 |
(二) 日本模式 | 第24-25页 |
(三) 德国模式 | 第25页 |
三、股东派生诉讼对公司治理的完善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比较分析及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27-40页 |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诉讼主体 | 第27-33页 |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 | 第27-30页 |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 | 第30-31页 |
(三) 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地位 | 第31-33页 |
二、股东派生诉讼的诉前请求程序 | 第33-35页 |
(一) 美国法 | 第33-34页 |
(二) 德国法 | 第34页 |
(三) 日本法 | 第34-35页 |
(四) 我国诉讼前置程序规定,存在问题及完善 | 第35页 |
三、法院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权限 | 第35-37页 |
(一) 美国法 | 第35-36页 |
(二) 德国法 | 第36-37页 |
(三) 我国法院的权限重构 | 第37页 |
四、诉讼费用的补偿和担保制度 | 第37-40页 |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补偿 | 第37-38页 |
(二)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