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信对青年群体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5页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11页
 (三) 创新点和局限性第11-12页
 (四)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 从微信功能优越性角度分析其传播路径和模式第12-13页
  2. 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用户使用微信的行为和态度第13页
  3. 从大众传播角度分析微信公共平台的开发利用第13页
  4. 微信与其他网络平台及通讯工具的比较分析第13-14页
  5. 从用户的角度分析微信在人际传播上产生的影响第14-15页
一、问卷设计及实施方法第15-18页
二、青年群体微信使用基本情况分析第18-31页
 (一) 青年群体微信使用习惯分析第18-19页
 (二) 青年群体的微信基本社交情况第19-21页
 (三) 微信社交对用户与陌生人之间关系产生的影响第21-23页
 (四) 男女微信使用微信动机和行为的交叉分析第23-25页
 (五) 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分析第25-28页
 (六) 微信对其他即时通讯工具影响分析第28-29页
 (七) 用户对微信的总体评价第29-31页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第31-40页
 (一) 微信社交主要为熟人社交,LBS功能对人际网络拓展帮助有限第31-34页
  1. 微信社交网络是基于现实社交网络建立起来的第31页
  2.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LBS功能与陌生人建立起社交关系第31-32页
  3. 人们难以通过LBS与陌生人建立起社交关系第32-34页
 (二)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微信的行为和动机存在着明显差异第34-35页
 (三) 在微信上展现真实形象、进行自我表露有利于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第35-36页
  1. 用户在微信上所填写个人信息及自我展现真实性高第35-36页
  2. 自我表露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第36页
 (四) 微信朋友圈还原了现实中的社区关系第36-37页
 (五) 微信对其他通讯工具冲击力明显但没有完全替代性第37-40页
  1. 微信与打电话相比较第37-38页
  2. 微信与发短信相比较第38页
  3. 微信朋友圈与微博相比较第38-39页
  4. 微信对其他即时通讯工具带来的影响第39-40页
四、本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展望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1.调查问卷第44-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假失实报道责任缺失现象研究
下一篇:外国女性时尚杂志(中文版)官方微博传播方式和效果研究--以《VOGUE服饰与美容》、《ELLE世界时装之苑》、《米娜》杂志的新浪微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