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关于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研究 | 第12-14页 |
·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地区差距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14-17页 |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区域金融发展的界定 | 第21-22页 |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界定 | 第22-24页 |
·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理论解释 | 第24-26页 |
·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理论 | 第26页 |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理论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关于收敛性的测算模型 | 第27-34页 |
·非参数估计方法 | 第27-30页 |
·Kernel 密度估计方法 | 第27-29页 |
·Markov 链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Dagum 基尼系数方法 | 第30-32页 |
·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实证分析 | 第34-55页 |
·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地域单元的划分 | 第34-35页 |
·指标选取 | 第34页 |
·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地域单元的划分 | 第35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整体描述 | 第35-40页 |
·事实描述 | 第35-37页 |
·可视化描述 | 第37-40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非参数估计 | 第40-49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 Kernel 密度估计 | 第40-46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 Markov 链分析 | 第46-49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 Dagum 基尼系数分解 | 第49-54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及其演变趋势 | 第50-51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地区差异的分解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解释 | 第55-62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原因 | 第55-56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分析 | 第56-57页 |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 第56页 |
·空间相关性的测算 | 第56-57页 |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 第57-61页 |
·中国金融发展的全局空间相关性 | 第58-59页 |
·中国金融发展的局域空间相关性 | 第59-61页 |
·实证结论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对策建议 | 第62-65页 |
·发挥政府在金融战略布局中的主导作用 | 第62-63页 |
·加快金融创新 | 第63页 |
·完善区域金融法律环境 | 第63-64页 |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