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 观赏草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观赏草的含义 | 第14页 |
·观赏草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2 丽色画眉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丽色画眉的形态特征 | 第15页 |
·丽色画眉的观赏价值 | 第15-16页 |
·丽色画眉的园林应用与引种栽培 | 第16页 |
·丽色画眉的研究概况 | 第16页 |
3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方法评述 | 第16-22页 |
·物候期及适生区 | 第16-17页 |
·物候期 | 第16-17页 |
·适生区的预测 | 第17页 |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 第17-18页 |
·休眠 | 第17-18页 |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 第18页 |
·耐荫性研究 | 第18-19页 |
·植物耐阴性及耐阴机理 | 第18-19页 |
·耐荫研究的内容及评价 | 第19页 |
·耐土壤瘠薄性 | 第19-22页 |
第一章 丽色画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 | 第22-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2-2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GARP模型和GIS软件 | 第24页 |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24页 |
·预测方法 | 第24-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 | 第25页 |
·物候期观察 | 第25-26页 |
·营养生长期生长特性 | 第26页 |
·开花结实特性 | 第26-27页 |
·适生区的预测结果 | 第27-28页 |
·在原产地的预测分布与实际分布之间的差异 | 第27-28页 |
·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 | 第28页 |
3 讨论 | 第28-30页 |
·繁殖扩散能力 | 第28-29页 |
·适生区 | 第29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29-30页 |
第二章 丽色画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 第30-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种子休眠的判断 | 第30页 |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0-31页 |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1页 |
·水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1页 |
·土壤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1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种子是否休眠的判断 | 第32页 |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2-34页 |
·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 第32-33页 |
·种子萌发速率与平均温度模型 | 第33-34页 |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4页 |
·水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4-35页 |
·土层深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种子对环境的适应 | 第36-37页 |
·种子适应环境的生态对策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丽色画眉的耐荫性研究 | 第38-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试验材料与试验处理 | 第38-39页 |
·观测内容与方法 | 第39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遮荫对丽色画眉生长的影响 | 第40-42页 |
·株高和冠幅的变化 | 第40-41页 |
·分蘖的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对开花情况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 第42页 |
·对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42-43页 |
·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44-48页 |
·丽色画眉对遮荫的适应 | 第44-45页 |
·遮荫对丽色画眉生长的影响 | 第45-48页 |
第四章 丽色画眉耐土壤瘠薄性的研究 | 第48-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试验处理 | 第48-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观测内容与方法 | 第49-5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遮荫对生长的影响 | 第50-52页 |
·株高、冠幅和分蘖的动态变化 | 第50-51页 |
·对种子产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对光合生理的影响 | 第52-53页 |
·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4-56页 |
全文结论 | 第56-58页 |
1 丽色画眉的形态特征与物候期 | 第56页 |
2 丽色画眉的适生区 | 第56页 |
3 丽色画眉种子对环境的适应 | 第56-57页 |
4 丽色画眉的耐荫性 | 第57页 |
5 丽色画眉耐土壤贫瘠特性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