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混合母线调节PCU原理介绍 | 第12-14页 |
| ·S3R介绍 | 第14-15页 |
| ·变换器非线性建模介绍 | 第15-16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2 S3R工作原理介绍及电路参数设计 | 第18-30页 |
| ·S3R工作原理 | 第18-24页 |
| ·多级并联S3R工作原理 | 第18-21页 |
| ·单级S3R单元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 ·电路参数设计 | 第24-25页 |
| ·MOS管和二极管选型 | 第24页 |
| ·母线支撑电容设计 | 第24-25页 |
| ·控制电路设计 | 第25-28页 |
| ·采样电路及MEA放大电路 | 第25-27页 |
| ·三选中冗余电路 | 第27页 |
| ·滞环比较电路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S3R非线性建模 | 第30-44页 |
| ·非线性建模方法的介绍及选择 | 第30-33页 |
| ·相平面法 | 第30-31页 |
|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 第31页 |
| ·描述函数法 | 第31-32页 |
| ·非线性方法方法选择 | 第32-33页 |
| ·基于近似线性化法的S3R建模 | 第33-37页 |
| ·基于近似线性化法的S3R模型 | 第34-35页 |
| ·近似线性化法的稳定性判据介绍 | 第35-37页 |
|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S3R建模 | 第37-41页 |
|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S3R模型 | 第37-40页 |
| ·描述函数法稳定性判据介绍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 4 S3R稳定性分析 | 第44-58页 |
| ·基于近似线性化法的稳定性分析 | 第44-47页 |
| ·基于近似线性化法控制参数K_P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 第44-46页 |
| ·基于近似线性化法控制参数K_I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 第46页 |
| ·基于近似线性化法滞环带间重叠变化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 第46-47页 |
| ·基于描述函数法的稳定性分析 | 第47-51页 |
| ·基于描述函数法控制参数K_P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 第49页 |
| ·基于描述函数法控制参数K_I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 第49-50页 |
| ·基于描述函数法滞环带间重叠变化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 第50-51页 |
| ·两种建模稳定性分析结果比较 | 第51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 ·基于MATALAB的稳定性判断仿真 | 第51-53页 |
| ·基于PSIM的S3R输出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 5 基于迭代法的S3R临界稳定区域特性研究 | 第58-70页 |
| ·S3R系统迭代推导及程序 | 第58-60页 |
| ·S3R系统迭代表达式 | 第58-59页 |
| ·基于MATLAB的迭代程序 | 第59-60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8页 |
| ·迭代程序正确性验证 | 第60-62页 |
| ·分岔图 | 第62-66页 |
| ·输出相图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6 S3R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0-78页 |
| ·实验条件 | 第70-71页 |
| ·S3R实验平台动态性能测试 | 第71-72页 |
| ·S3R稳定性分析结果验证 | 第72-75页 |
| ·稳定性判断验证 | 第72-73页 |
| ·设计优化验证 | 第73-75页 |
| ·S3R迭代法分析验证 | 第75-77页 |
| ·迭代程序验证 | 第75-76页 |
| ·分岔图验证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7 结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8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