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西北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和功能及抗旱生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缩写词列表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5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3页
     ·根系形态特征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第15页
     ·根系空间分布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第15-16页
     ·根系生物量分配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第16-17页
     ·根系构型对水分变化的响应第17页
     ·细根形态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第17-19页
     ·根系抗旱生理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研究材料根系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2-23页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本研究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第24-25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第25-31页
   ·研究区概况第25-28页
   ·研究内容第28页
     ·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特征研究第28页
     ·典型荒漠植物细根序级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的研究第28页
     ·人工模拟水分梯度下红砂根系形态特征及水分利用的研究第28页
     ·人工模拟水分梯度下红砂根系生理特性的研究第28页
   ·技术路线第28-29页
   ·试验设计第29-31页
     ·自然条件下试验设计第29-30页
     ·人工控制条件下试验设计第30-31页
第三章 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白刺根系形态特征第31-41页
   ·引言第31页
   ·试验方法第31-33页
     ·根系挖掘方法第31-32页
     ·根系形态的描绘第32页
     ·土壤水分测定第32页
     ·土壤容重测定第32-33页
     ·土壤紧实度调查方法第33页
     ·试验数据处理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不同生境条件下 2 种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特征比较第33-34页
     ·不同生境条件下 2 种荒漠植物主根长度和粗度的变化第34-36页
     ·不同生境条件下 2 种荒漠植物侧根长度、数目、直径的变化第36-37页
     ·不同生境条件下 2 种荒漠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变化第37-38页
   ·讨论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典型荒漠植物红砂、白刺根系构型比较第41-51页
   ·引言第41-42页
   ·研究方法第42-44页
     ·根系挖掘方法第42页
     ·根系参数的测定第42-43页
     ·参数计算第43-44页
     ·数据处理第44页
   ·结果分析第44-48页
     ·2 种荒漠植物根系拓扑指数与拓扑结构的比较第44-46页
     ·2 种荒漠植物根系分支率比较第46页
     ·2 种荒漠植物根系连接长度的比较第46页
     ·根系分支前后直径的关系第46-47页
     ·根系构型参数的重要性第47-48页
   ·讨论第48-50页
     ·根系拓扑结构特征第48页
     ·根系分形维数与根长第48-49页
     ·根系分支率第49页
     ·根系连接长度第49页
     ·Leonardo da Vinci 法则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典型荒漠植物红砂根系构型对干旱的生态适应第51-58页
   ·引言第51-52页
   ·试验方法第52页
     ·根系挖掘方法第52页
     ·根系参数的测定第52页
     ·根系构型参数计算第52页
     ·数据数理统计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5页
     ·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根系拓扑指数与拓扑结构的比较第52-53页
     ·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根系分形特征比较第53-54页
     ·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根系分支率比较第54页
     ·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根系连接长度的比较第54-55页
   ·讨论第55-57页
     ·干旱胁迫对根系拓扑结构的影响第55-56页
     ·干旱胁迫对根系分形特征的影响第56页
     ·干旱胁迫对根系分支率的影响第56页
     ·干旱胁迫对根系连接长度的影响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细根序级结构、形态特征及功能研究第58-72页
   ·引言第58-59页
   ·试验地概况第59页
   ·实验方法第59-61页
     ·根系采样第59页
     ·根系样品处理第59-60页
     ·根系样品的形态指标测定第60页
     ·根系形态数据分析第60页
     ·根系功能指标测定第60-61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61页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2 种荒漠植物细根形态及外观表征第61-62页
     ·2 种荒漠植物细根分支结构特征第62页
     ·2 种荒漠植物细根形态特征第62-65页
     ·2 种荒漠植物根系分级及养分特征第65-67页
     ·养分特征与根系形态特征的关系第67-68页
   ·讨论第68-70页
     ·2 种荒漠植物细根形态特征比较第68-69页
     ·2 种荒漠植物细根不同根序养分含量的比较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七章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根系结构、功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第72-87页
   ·引言第72页
   ·材料和方法第72-74页
     ·试验材料第72-73页
     ·试验设计第73页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73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73-74页
   ·结果与分析第74-83页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根系形态结构参数的比较第74-79页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根系的养分特征第79-82页
     ·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红砂根系生物量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策略第82页
     ·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红砂幼苗水分利用的影响第82-83页
   ·讨论第83-85页
     ·红砂幼苗根系在土壤水分胁迫下的形态适应策略第83-84页
     ·干旱胁迫下根系不同根序养分含量的差异第84页
     ·土壤干旱胁迫对红砂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第84-85页
     ·土壤干旱胁迫对红砂幼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八章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根系生理特性第87-99页
   ·引言第87页
   ·材料与方法第87-90页
     ·试验材料第87页
     ·材料培养第87页
     ·试验设计第87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87-89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89-90页
   ·结果分析第90-94页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根系酶活性的变化第90页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根系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第90-91页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91-92页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92-93页
     ·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根系活力的变化第93页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红砂幼苗根系抗旱性综合评价第93-94页
   ·讨论第94-97页
     ·土壤水分胁迫对红砂幼苗根系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第94页
     ·土壤水分胁迫对红砂幼苗根系丙二醛的影响第94-95页
     ·土壤水分胁迫对红砂幼苗根系脯氨酸的影响第95-96页
     ·土壤水分胁迫对红砂幼苗根系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第96-97页
     ·土壤水分胁迫对红砂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第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99-103页
   ·结论第99-101页
   ·展望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3页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13-116页
导师简介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祁连山西水林区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
下一篇:鸡朊蛋白参与DF-1细胞增殖粘附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