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8页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1. 问题的缘起 | 第13-16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34页 |
1. 大学生违反学术规范行为及其相关分析 | 第18-24页 |
2. 学术规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对策 | 第24-29页 |
3. 学术规范制度、政策的影响 | 第29-34页 |
三、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34-38页 |
1. 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 | 第34-3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3. 可能创新之处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学术规范教育概述 | 第38-55页 |
一、学术规范教育相关概念辨析 | 第38-45页 |
1. 什么是学术规范 | 第38-40页 |
2. 什么是学术违规行为 | 第40-41页 |
3. 什么是学术规范教育 | 第41-43页 |
4. 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道德观、学术方法论 | 第43-45页 |
二、学术规范教育的作用 | 第45-48页 |
1. 传授学术界的生存之道 | 第45-46页 |
2. 预警、防范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 第46-47页 |
3. 全人教育的落脚点 | 第47-48页 |
三、中国学术规范教育传统概述 | 第48-54页 |
1. 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教育 | 第49-51页 |
2. 中国近现代的学术规范教育 | 第51-52页 |
3. 中西学术规范教育传统的差异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学术规范教育由“隐性”到“显性” | 第55-71页 |
一、我国学术规范教育的显性化需求 | 第55-60页 |
1. 学术规范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 | 第55-57页 |
2.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育模式改革的呼唤 | 第57-60页 |
二、学术规范教育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60-70页 |
1. 制度的本质与功能 | 第60-62页 |
2. 制度何以产生——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辨析 | 第62-64页 |
3. 制度安排何以可能 | 第64-66页 |
4. 微观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制度设计的基本构架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我国学术规范教育的现状 | 第71-96页 |
一、师生对学术规范教育的主观感受 | 第71-89页 |
1. 学术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72-75页 |
2. 学术规范教育的形式与措施 | 第75-80页 |
3. 学术规范教育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 第80-87页 |
4. 学生遵守学术规范的情况 | 第87-89页 |
二、学术规范教育的书面规定 | 第89-93页 |
三、学术规范教育效果分析 | 第93-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五章 学术规范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96-115页 |
一、国内外高校学术规范教育的差异——文本分析视角 | 第96-108页 |
1. 美国高校的学术规范教育 | 第96-99页 |
2. 港台地区高校的学术规范教育 | 第99-105页 |
3. 国内高校与海外高校在学术规范教育方面的差距 | 第105-108页 |
二、当前国内高校学术规范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108-114页 |
1. 当前国内高校学术规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8-111页 |
2. 造成国内高校学术规范教育诸多问题的原因 | 第111-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学术规范教育的理念与制度 | 第115-129页 |
一、学术规范教育的基本理念 | 第115-124页 |
1. 学术规范教育以教会学生诚实做学问为目的 | 第116-118页 |
2. 学术规范教育承担着学术启蒙教育的重要使命 | 第118-119页 |
3. 学术规范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 | 第119-124页 |
二、学术规范教育制度设计的基本框架 | 第124-128页 |
1. 学术规范教育制度设计的基本前提 | 第124-125页 |
2. 学术规范教育制度设计的具体要求 | 第125-127页 |
3. 学术规范教育制度设计的具体框架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七章 学术规范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 第129-148页 |
一、学术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29-139页 |
1. 思想品质层面 | 第129-131页 |
2. 知识技能层面 | 第131-135页 |
3. 实践操作层面 | 第135-139页 |
二、学术规范教育的基本形式 | 第139-147页 |
1. 学术规范教育的组织形式 | 第139-142页 |
2. 学术规范教育的具体形式 | 第142-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八章 学术规范教育的组织保障与文化环境 | 第148-161页 |
一、明确学术规范教育的责任 | 第148-153页 |
1. 管理机构的责任 | 第149-150页 |
2. 教师的责任 | 第150-153页 |
二、学术规范教育的配套措施 | 第153-158页 |
1. 健全学术规范相关制度 | 第153-154页 |
2. 形成学术不端行为防控体系 | 第154-155页 |
3. 建立教师学术规范教育责任的培训、考核制度 | 第155-156页 |
4. 塑造诚信制度与文化环境 | 第156-158页 |
三、学术规范教育制度由“显性”回归“隐性” | 第158-160页 |
1. 学术规范教育制度的自我完善 | 第158-159页 |
2. 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回归“隐性”的基本条件 | 第159-160页 |
本章小结 | 第160-161页 |
结语 | 第161-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3页 |
附录1:学生问卷 | 第173-177页 |
附录2:教师问卷 | 第177-180页 |
附录3:访谈提纲 | 第180-181页 |
后记 | 第181-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