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新质源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光(温)敏核不育选系的繁殖制种特性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文献综述第12-26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第12-21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类型第13-16页
       ·野败型不育系第13-14页
       ·网型不育系第14页
       ·D型不育系第14页
       ·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第14页
       ·矮败型不育系第14-15页
       ·红莲型不育系第15页
       ·K—型不育系第15页
       ·包台型不育系第15页
       ·K—型不育系第15页
       ·包台型不育系第15-16页
       ·滇型不育系第16页
     ·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开花时间第16页
       ·开花历期第16页
       ·张颖时间与张颖角度第16-17页
       ·柱头外露率第17页
       ·包颈粒率第17页
       ·柱头特征第17页
       ·其它农艺性状第17页
     ·胞质遗传效应第17-19页
       ·水稻雄性不育系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效应第17-18页
       ·胞质效应的组成第18-19页
       ·胞质效应的研究方法第19页
     ·我国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第21-24页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分类第21-22页
       ·从光温作用上可分为三类第21-22页
       ·从核不育基因的来源分为五类第22页
       ·从育成途径上可分为第22页
     ·光温与育性转换的关系第22-23页
     ·育性转换的敏感期第23页
     ·光(温)敏核不育系败育的原因第23-24页
     ·选育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意义第24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31页
   ·实验材料第26-28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第26-27页
     ·用于分析胞质遗传效应的材料第27页
     ·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第27-28页
   ·实验方法第28-30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光(温)敏核不育系主要特征特性的观察第28-29页
     ·组合的测配及考种第29-30页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第30-31页
3 结果分析第31-50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主要特征特性的研究第31-37页
     ·供试材料的育性第31页
     ·各供试不育系的开花习性第31-35页
       ·各供试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及包颈粒率研究第32页
       ·各不育系的逐日开花百分率第32-34页
       ·供试材料午前花率,开颖角度及单穗开花历期第34-35页
     ·供试不育系的农艺性状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新不育细胞质对F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7-44页
     ·同核异质不育系测交F1代各性状的均值比较第37-40页
     ·30个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第40-41页
     ·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第41-42页
     ·亲本对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特征特性第44-50页
     ·各光(温)敏核不育选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第44页
     ·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及包颈粒率第44-45页
     ·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逐日开花百分率第45-46页
     ·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午前花率,开颖角度及单穗开花历期第46-47页
     ·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第47-48页
  小结第48-50页
4. 讨论第50-54页
   ·引进非洲稻细胞质源的必要性第50-51页
   ·新质源胞质效应研究的必要性第51-52页
   ·不育系开花习性的改良与讨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抗除草剂基因CYP81A6转化油菜的研究
下一篇:水稻GEBP家族基因的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