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海权观念的变迁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国外中国海权研究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海权的缺失: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一解 | 第15-24页 |
·甲午战前的海防思想 | 第15-19页 |
·彷徨的开端:"以守为战"的近海防守 | 第15-16页 |
·海防策略的调整:近代化海军的"海防"规划 | 第16-17页 |
·清政府的海防决策:"海防"与"塞防" | 第17-19页 |
·中日海防战略之比较 | 第19-21页 |
·衰弱的"海防"和衰弱的国家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海权"的传入:学习西方海权理论 | 第24-32页 |
·"海权"的出现 | 第24-26页 |
·"海权"认识的种种 | 第26-30页 |
·以"海权"为立国之道 | 第27页 |
·对"海权"的认识 | 第27-28页 |
·用"海权论"反省晚清失败的原因 | 第28-29页 |
·"海权"与国家强盛之关系 | 第29页 |
·"海权"与中国之实际 | 第29-30页 |
·亡羊补牢:"海权"指导下的海军再造 | 第30-32页 |
·购舰活动的继续 | 第30页 |
·两大海军基地 | 第30-31页 |
·开拓近代海军教育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海权"的展开:从海权认识到海洋法 | 第32-39页 |
·国际法的传入 | 第32-33页 |
·严峻的海疆形势 | 第33-35页 |
·与国际法结合的海权 | 第35-3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9-43页 |
·"海权"认识的建构 | 第39-40页 |
·清末"海权"认识的特点 | 第40-42页 |
·与民族国家结合的"海权"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