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词缩略表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3-19页 |
·黄曲霉毒素的结构、类型、理化特性及其危害 | 第13-15页 |
·黄曲霉毒素的结构和类型 | 第13-14页 |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 第14页 |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 第14-15页 |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_1限量标准 | 第16页 |
·国内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外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 研究目的及目标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具体目标 | 第19-20页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0-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个体奶牛养殖户基本情况 | 第20页 |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含量 | 第20页 |
·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 | 第20页 |
·分析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与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_1相关性 | 第20页 |
·采样地点及方法 | 第20-21页 |
·采样地点 | 第20页 |
·样本量计算 | 第20-21页 |
·饲料采样 | 第21页 |
·原奶采样 | 第21页 |
·实验室检测 | 第21-24页 |
·实验仪器、试剂及耗材 | 第21-22页 |
·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M_1检测 | 第22-23页 |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检测 | 第23-24页 |
·质量控制 | 第24-25页 |
·设计阶段 | 第24页 |
·现场调查采样 | 第24页 |
·实验室质量控制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4 结果 | 第25-40页 |
·奶牛养殖户养殖基本情况 | 第25页 |
·饲料种类及喂养时间 | 第25-27页 |
·原奶检测结果 | 第27-30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27-28页 |
·精密度实验、标准曲线及图谱 | 第28-29页 |
·原奶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原奶检测结果 | 第30页 |
·饲料检测结果 | 第30-40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30-31页 |
·精密度实验及标准曲线 | 第31-33页 |
·检测饲料种类构成 | 第33-35页 |
·饲料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35-37页 |
·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_1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检测对应结果 | 第37-40页 |
·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_1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相关分析 | 第40页 |
5 讨论 | 第40-42页 |
·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 第40-41页 |
·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_1检测情况 | 第41页 |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检测情况 | 第41-42页 |
·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_1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的对应结果 | 第42页 |
·原奶中黄曲霉毒素M_1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的相关性 | 第42页 |
6 结论 | 第42-44页 |
7 建议 | 第44-45页 |
·加强饲料的管理 | 第44页 |
·加强对养殖户的相关培训 | 第44-45页 |
·加强原奶收购环节的监测力度 | 第45页 |
·加强检测技术的改进 | 第45页 |
8 本课题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表 | 第49-50页 |
综述 | 第50-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