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基层回收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分析 | 第13-18页 |
·粗集料 | 第13-14页 |
·细集料 | 第14页 |
·粉煤灰 | 第14-15页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15页 |
·粉煤灰常规指标 | 第15页 |
·石灰 | 第15-16页 |
·消石灰常规指标 | 第16页 |
·粒度分析 | 第16页 |
·水泥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三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结构和强度影响因素 | 第18-25页 |
·三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结构 | 第18-19页 |
·影响三灰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强度的因素 | 第19-23页 |
·材料 | 第19-21页 |
·配合比 | 第21-22页 |
·施工 | 第22-23页 |
·养生与交通管制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四章 三灰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 第25-50页 |
·级配理论介绍 | 第25-26页 |
·连续级配 | 第25页 |
·间断级配 | 第25-26页 |
·集料级配的确定 | 第26-30页 |
·填充试验 | 第26-29页 |
·理论验证 | 第29-30页 |
·二灰结合料最佳比例的确定 | 第30-33页 |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30-33页 |
·二灰强度形成机理 | 第33页 |
·二灰与集料比例的确定 | 第33-41页 |
·击实试验 | 第34页 |
·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 | 第34-41页 |
·三灰稳定碎石配合比确定 | 第41-48页 |
·击实试验 | 第41页 |
·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 | 第4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三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 | 第50-72页 |
·长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 | 第50-52页 |
·抗压回弹模量 | 第52-55页 |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53-55页 |
·水稳定性 | 第55-57页 |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55-57页 |
·抗渗性能 | 第57-58页 |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57-58页 |
·抗冻性能 | 第58-60页 |
·冻融循环的作用机理 | 第58-59页 |
·试验方法及结果 | 第59-60页 |
·收缩性能 | 第60-70页 |
·干缩性能 | 第61-67页 |
·温缩性能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三灰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强度形成机理 | 第72-81页 |
·强度形成机理 | 第72-76页 |
·集料的嵌挤作用 | 第73页 |
·水泥水化作用 | 第73-74页 |
·石灰的解离作用 | 第74页 |
·石灰的结晶和碳化作用 | 第74-75页 |
·火山灰反应 | 第75-76页 |
·三灰稳定碎石 XRD 和 SEM 分析 | 第76-79页 |
·XRD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6-77页 |
·SEM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七章 经济分析 | 第81-84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81-82页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本文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84-85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85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