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植物中钙调蛋白的研究 | 第11-16页 |
·钙调蛋白的结构与作用特点 | 第11页 |
·钙离子结合蛋白的分类 | 第11-12页 |
·钙-钙离子结合蛋白信号转导系统 | 第12-13页 |
·Ca~(2+)的信号转导及功能 | 第12页 |
·钙-钙调蛋白的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钙调蛋白的表达特点 | 第13页 |
·钙调蛋白的功能研究 | 第13-14页 |
·调节细胞分裂和代谢 | 第13页 |
·参与根的向地性运动 | 第13-14页 |
·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第14页 |
·酶活性的调节 | 第14页 |
·植物钙调蛋白的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 | 第14-16页 |
·植物钙调蛋白的基因克隆 | 第14-15页 |
·钙调蛋白与植物的抗逆性表达 | 第15-16页 |
2 主要技术方法 | 第16-18页 |
·植物基因克隆的常用方法 | 第16-17页 |
·简并 PCR 技术 | 第16页 |
·RACE 技术 | 第16-17页 |
·植物表达基因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 第17-18页 |
·半定量 RT-PCR | 第18页 |
3 美国山核桃的概况及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美国山核桃栽培现状 | 第19页 |
·繁育技术研究 | 第19页 |
·高产稳产技术研究 | 第19页 |
·美国山核桃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美国山核桃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 第19-20页 |
·美国山核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 | 第20页 |
·美国山核桃逆境胁迫的研究 | 第20-21页 |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美国山核桃 RNA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2-32页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溶液与试剂 | 第22-2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实验用品预处理 | 第23-24页 |
·美国山核桃 RNA 的提取 | 第24-26页 |
·SimplyP 总 RNA 提取试剂盒 | 第24页 |
·TRIZOL 法 | 第24页 |
·SDS 酚法 | 第24-25页 |
·改良 CTAB 法 | 第25页 |
·胍盐-酚-氯仿一步法 | 第25-26页 |
·Tris-Na~+法 | 第26页 |
·DNA 酶处理纯化 RNA | 第26-27页 |
·总 RNA 的定量与完整性检测 | 第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RNA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7-28页 |
·改良 CTAB 法在美国山核桃两个品种不同部位上的检测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2页 |
·美国山核桃总 RNA 提取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多种 RNA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30-31页 |
·改良 CTAB 法的特点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美国山核桃 CaM 基因的同源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32-49页 |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32页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32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32-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39页 |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33-34页 |
·总 RNA 提取 | 第33-34页 |
·总 RNA 质量检测 | 第34页 |
·DNaseⅠ处理纯化总 RNA | 第34页 |
·第一链 cDNA 合成 | 第34-35页 |
·RT-PCR 扩增 | 第35-36页 |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RT-PCR 扩增 | 第35-36页 |
·目的片段凝胶回收与纯化 | 第36页 |
·纯化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反应 | 第36-3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37-38页 |
·大肠杆菌活化 | 第37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7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7-38页 |
·阳性克隆筛选及测序分析 | 第38页 |
·测序与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测序 | 第38-39页 |
·CaM 序列分析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RNA 质量 | 第39页 |
·美国山核桃 CaM 基因的同源克隆 | 第39-43页 |
·CiCaM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3-47页 |
·CiCaM 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CaM 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44-46页 |
·CaM 基因的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CiCaM 基因的同源克隆 | 第47-48页 |
·CiCaM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盐胁迫条件下美国山核桃 CiCaM 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9-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材料 | 第49-50页 |
·植物材料与处理 | 第49页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49-50页 |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总 RNA 的提取与纯化 | 第50-51页 |
·第一链 cDNA 合成 | 第51-52页 |
·荧光定量 PCR | 第52-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盐胁迫过程中美国山核桃不同部位不同时间段总 RNA 提取 | 第53-54页 |
·引物筛选 | 第54-55页 |
·CiCaM 基因荧光定量 PCR 特异性和重复性 | 第55-56页 |
·CiCaM 基因的荧光定量 PCR 分析 | 第56-58页 |
·未胁迫条件下 CiCaM 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 | 第57页 |
·NaCl 胁迫下美国山核桃 CiCaM 的表达分析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1页 |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关键技术 | 第58-59页 |
·RNA 的质量 | 第59页 |
·内参基因的选择 | 第59页 |
·CaM 基因的表达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1 结论 | 第61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61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