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5页 |
| 1 选题的意义 | 第7页 |
| 2 当代阳明学研究综述:以万物一体为中心 | 第7-14页 |
| 3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 1 儒家“万物一体”思想概述 | 第15-25页 |
| ·“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的关系 | 第15-16页 |
| ·先秦儒家“万物一体”思想概述 | 第16-18页 |
| ·宋明儒者中的“万物一体”思想概述 | 第18-21页 |
| ·程明道的“万物一体”观 | 第19-20页 |
| ·张载的“民胞物与”观 | 第20-21页 |
| ·陆九渊的“心即理”学 | 第21页 |
| ·朱子的“理一分殊”与陆王“万物一体”的关系 | 第21-24页 |
| ·朱子的“理一分殊”论 | 第21-22页 |
| ·朱子对“万物一体”的态度 | 第22-23页 |
| ·“理一分殊”与“万物一体”思想的对比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2 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的内涵及特质 | 第25-43页 |
| ·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综论 | 第25-30页 |
| ·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的内涵 | 第30-39页 |
| ·“浑然与物同体”的生命本体观 | 第30-32页 |
| ·“复体”的生命修养观 | 第32-35页 |
| ·“浑沦一体”的生命境界观 | 第35-38页 |
| ·“生死齐一”的生命死亡观 | 第38-39页 |
| ·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的特质:通、达、体、乐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3 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的地位 | 第43-54页 |
| ·“万物一体”思想与王学其它命题的关系 | 第43-47页 |
| ·“万物一体”与“心即理” | 第43-44页 |
| ·“万物一体”与“致良知” | 第44-45页 |
| ·“万物一体”与知行合一 | 第45-46页 |
| ·“万物一体”与四句教 | 第46-47页 |
| ·“万物一体”思想在王学中的地位 | 第47-53页 |
| ·“万物一体”思想在王阳明本人思想中的地位 | 第48-50页 |
| ·“万物一体”思想在阳明后学中的流衍 | 第50-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4 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的当代创化 | 第54-61页 |
| ·良知与知性——对牟宗三良知坎陷说的回应 | 第54-56页 |
| ·内圣与外王——对蒋庆政治儒学的回应 | 第56-58页 |
| ·承体起用——当代生命困顿的解困之路 | 第58-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8页 |